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平,, 来源:考古 年份:1983
市博物馆接到通知后派解廷琦、胡平同志进行了实地调查。鎏金铜器出于色织厂北墙外的土龛中...
[期刊论文] 作者:解廷琦,, 来源:文物 年份:1978
大同城北二十五公里镇川公社附近的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的南部,有两个长满青草的大土丘,一南一北排列,相距不到一公里。南部的大土丘,就是埋葬北魏文成帝拓跋濬之妻文...
[期刊论文] 作者:解廷琦,,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83
【正】 华严寺座落在大同城内西南隅。据《辽史·地理志》的记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象、铜象。”随着辽代中期诸帝的宣扬佛法,广建寺庙。当时,...
[期刊论文] 作者:解廷琦, 来源:文物 年份:1979
1970年大同市南郊一处北魏建筑遗址中出土一件精美的北魏石雕方砚。方砚用浅灰色细砂岩石雕成,正方形,长宽均21.6、高9.1厘米。造型优美。正中突出长宽各12厘米的方形砚盘,以联珠纹和莲花纹作花边。砚心两侧各有一耳杯形水池和方形笔舔,两端有鸟兽作饮水状,砚面......
[期刊论文] 作者:解廷琦,, 来源:文物 年份:1978
【正】 阎德源墓位于大同城西约一公里(图一)。1973年10月,我馆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进行了发掘。这是我市已发现的金代墓中出土器物比较丰富的一座,为我们研究金代经济及文化艺...
[期刊论文] 作者:张畅耕,解廷琦,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1
【正】 从大同城向东北行,过御河,就抵白登山下。御河北魏称如浑水,出自蒙古高原。平时河床裸露,细流婉转,雨季时山洪暴发,水势滔滔。白登山也叫马铺山,是一座孤立的黄土丘陵...
[期刊论文] 作者:胡平, 来源:记者观察 年份:2019
我国北魏考古学家、山西文博事业的先驱者、司马金龙墓和方山永固陵发掘研究的主持者解廷琦先生,无疑是他们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新...
[期刊论文] 作者:李超荣,解廷琦,胡平, 来源:人类学学报 年份:1986
本文记述了1984年在山西省大同市小站试掘和采集的石制品432件。石器特征和许家窑与峙峪遗址的类似。根据地层和文化遗物的特征,初步确定遗址的时代可能为晚更新世后期,即旧...
[期刊论文] 作者:王银田,解廷琦,周雪松,, 来源:考古 年份:2005
许从赟夫妇墓发掘于1984年。该墓为砖砌单室墓,由墓道、门楼、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顶部与四壁设影作砖雕与彩色壁画。建筑图案中柱头铺作的栌斗直接放在柱头上而不用普柏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银田,解廷琦,周雪松,, 来源:考古 年份:2007
清理的五座辽墓出土遗物较少,主要遗存为壁画。其中周家店辽墓为砖雕影作仿木结构,是唐、宋建筑结构演变的又一实例。五法村辽墓壁画是辽代早期偏晚的遗存。南关 M2则是大同...
[期刊论文] 作者:解廷琦,解希恭,楊陌公,, 来源:考古通讯 年份:1955
1954年3月至10月,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会在太原市南郊董茹莊晉祠一帶,先後發現了古墓24座,清理了17座;另外在晉源城西北、華塔村东北一帶,發現了古廟遺址兩处,都略加清理...
[期刊论文] 作者:邊成修,解廷琦,张秉仁,, 来源:考古通讯 年份:1958
1956年7、8月份,我组在大同市西南郊,配合该市建筑器材公司砖瓦厂陆续清理了三座古墓(即4、5、7号墓)。4、5号墓发现于阳和坡砖瓦厂二车间厂区的北部,七号墓发现于周家...
[期刊论文] 作者:陈哲英,王清诗,解廷琦,, 来源:史前研究 年份:1985
大同高山镇之细石器是李星学先生于1950年6月,在大同西部调查煤田地质时发现的①。同年7月下旬,文化部雁北文物勘察团裴文中、陈梦家先生等至此复勘,采得一些标本②。由于该...
[期刊论文] 作者:刘建军;曹臣民;王克林;李治国;解廷琦;王雁卿;李雪芹;李树云;张利华, 来源:文物 年份:2004
云冈石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区西16公里处的武州(又作周)山南麓。从公元5世纪中叶至6世纪初的六七十年间,北魏皇室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削山为壁,在高30余米的武州山南麓立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