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毓罴,, 来源:北京观察 年份:2011
老同事、老朋友裴效维先生以《红楼梦》详注书稿见示,希望我写篇小序,我虽有点金成铁之虑,而情理难却,只得勉力而为。裴效维先生花费了很多...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8
在佛山吴氏中,以吴趼人的家族最为兴旺发达。尽管佛山《吴氏族谱》已佚,我们根据其他有关资料,仍可大体勾勒出吴趼人以上十一世的传承关系,并对其中的佼佼者作较多介绍...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5
一在近代头六十年表现得异常保守的小说界,终于在庚子事变到辛亥革命期间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大变化,即资产阶级小说(包括资产阶级改良小说和革命小说)对封建小说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其势之迅猛,规模之宏大,既为我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也与近代诗文的缓慢变化形成了......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杨家将故事具有民间文艺的所有特点和优点,它的形成过程更是劳动人民、民间艺人、进步文人协同合作的典范。杨家将故事的产生,经历了奠基期(宋元)、鼎盛期(明清)两个时期,考...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2
近代作家苏曼殊(1884—1918年),解放前曾经蜚声海内,誉满文坛,甚至出现过'曼殊热'(鲁迅语)的盛况,可见其受人欢迎。可是解放以后,苏曼殊及其作品却被扫进了'封资...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7
晚清著名小说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如同我国几乎所有著名小说作品一样,也没有逃脱被后人聚讼纷纭、毁誉悬绝的命运。其实,文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甚至是永无休止的过...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6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人们对同一部作品聚讼纷纭的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孽海花》也是明显的一例。誉之者'叹为奇绝',评为'清末无数说部中一部伟大的杰作'...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学界对于吴趼人生于“分宜故第”这一点并无异议,但对于“分宜故第”究竟在何处。却都搞错了,甚至闹出了常识性的笑话。其实,“分宜故第”位于北京宣武门外幕市口之南的丞相胡同......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04
三、近代文学研究的繁荣期(1980~1998)改革开放为近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和诸多有利条件,譬如: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宽松,使研究者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得以充分发...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04
20世纪近代文学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形成了一个马鞍形轨迹:初期(1920~1949)差强人意;中期(1950~1979)成绩最差;后期(1980~1998)成就最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大环境,尤其是政治和...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3
生年短暂的苏曼殊(1884-1918),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近代作家。他兼工诗、文、小说和绘画,精通英语、日语和梵语。他曾用风格别致的作品为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服务,且翻译、撰述、编辑过多种中外文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在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文献 年份:1982
【正】 张静庐、李松年所编《辛亥革命时期重要报刊作者笔名录》(《文史》第一辑)在著名小说家李涵秋名下,录有"包楼斧"和"楼斧"两个笔名。郑逸梅所著《民国旧派文艺期刊丛话...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8
在辛亥革命前的十年里,由于社会变革的需要等多种原因,我国的小说在萧条了一百多年之后,终于再度复兴,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局面。其主要特点是:小说作品迅速增加,平均每年产...
[期刊论文] 作者:裴效维,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5
今年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中国人民取得这次胜利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三千多万同胞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数的城镇和乡村变为瓦砾之场,全国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期刊论文] 作者:曾良,,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7
黄河水绕汉官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以反对“台阁体”,倡言“文必秦汉,诗必...
[期刊论文] 作者:王俊年, 裴效维, 金宁芬,,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78
【正】 《水浒传》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封建社会中,有盛赞梁山英雄锄强扶弱、削富周贫、伸冤出囚的侠义行为,说《水浒传》是一部有...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健;肖相恺,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0
王俊年、裴效维、金宁芬三同志的《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文学评论》1978年第4期)和陈辽同志的《关于评价中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1978年第6期),都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并分别得出《水浒》作者代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