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14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袁艺庭,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年份:2021
摘 要:当前国内学界对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态度两极化明显: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过于神化。为打破兰波形象的片面定位,寻求与诗人对话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他者”视角切入,整理兰波的作品、传记和电影等材料,分析当时与今日两个时代人们对兰波的复杂認知,探求兰波形象如何一......
[期刊论文] 作者:袁艺庭,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21
摘 要: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思潮,自19世纪末起便席卷了文学、音乐与绘画等诸多艺术领域,重新唤醒了原始艺术的混沌美。结合柏拉图与马拉美的诗学理论,浅析诗歌与音乐的双生关系,分别从“不存在的花”“不在场的女性”“无声的绝笔”三重否定,探讨美学的跨学科贯......
[期刊论文] 作者:袁艺庭,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年份:2021
摘 要:法国19世纪诗人兰波(Arthur Rimbaud)对中西方现代文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当前国内学界却研究颇少。本文将重译其作《元音》,并结合兰波的人生经历,勾勒出盗火者、炼金者、通灵者的三重形象,以分析诗人提出的诗歌理论和其对立撕裂的双重宿命,进而探寻其诗学......
[期刊论文] 作者:袁艺庭, 来源:美与时代:美学(下) 年份:2021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思潮,自19世纪末起便席卷了文学、音乐与绘画等诸多艺术领域,重新唤醒了原始艺术的混沌美。结合柏拉图与马拉美的诗学理论,浅析诗歌与音乐的双生关系,分别从“不存在的花”“不在场的女性”“无声的绝笔”三重否定,探讨美学的跨学科贯......
[期刊论文] 作者:袁艺庭,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21
当前国内学界对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态度两极化明显: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过于神化。为打破兰波形象的片面定位,寻求与诗人对话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他者"视角切入,整理兰波的作品、传记和电影等材料,分析当时与今日两个时代人们对兰波的复杂认知,探求兰波形象如何一......
[期刊论文] 作者:袁艺庭,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21
兰波的《醉舟》既是象征主义典型之作,也是诗人通灵的声色之作。这首一百行长诗以其丰富意象惊艳法国文坛,本文将其意象梳理分为自然、色彩和角色三大类,并结合诗人的"通灵说""我是另一个"等诗歌理论进行浅要赏析。......
[期刊论文] 作者:袁艺庭, 来源:世界文化 年份:2022
<正>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凭借诗集《吉檀伽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登上世界文坛。近年来《吉檀迦利》的插图本层出不穷,但大多数版本中的图文关联并不紧密(译文多采用冰心、郑振铎先生的版本)。2019年,萧兴政重译出版的《吉檀伽利》插图本另辟蹊径:一是重新翻译诗歌,增......
[期刊论文] 作者:袁艺庭, 来源:新纪实 年份:2022
阿尔蒂尔·兰波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但美国诗论家玛乔瑞·帕罗夫却提出兰波是反象征主义的第一人。兰波与象征主义的关系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动,从最初的格格不入,到后来的异军突起,直至最后的明显独立。兰波反象征主义的一大特质就在于其大量使用转喻而非隐喻。他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