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宁波经济 年份:2006
近些年来,藏书文化的研究在文化研究领域中日趋繁兴,研究群体开始形成,研究著作大量问世.在这新一轮藏书文化研究热中,虞浩旭可谓是一个活跃人物.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陶瓷研究 年份:1996
汉晋越窑青瓷明器研究虞浩旭(浙江天一阁博物馆·宁波市·315010)明器,又称“冥器”,《礼记檀弓》曰:“夫明器,鬼器也”,是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明器在历代墓葬...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7
试论河姆渡稻谷发现的文化学意义宁波市博物馆虞浩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关“文化”的概念达百余种,然从广义上讲,不外乎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考察“文化”概念的演...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1998
《中国书院制度研究》评价虞浩旭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学术界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中,书院制度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尚缺乏系统的成果。最近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院...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中原文物 年份:1996
北方地区出土越窑青瓷及相关问题虞浩旭一、北方地区越窑青瓷出土概况自建国以来,在我国的华北、西北等地区,尤其是豫、陕两省相继出土了一些越窑青瓷。现根据手头掌握的资料整...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陶瓷研究 年份:1997
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与越窑的发展虞浩旭(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315010)五代的吴越,从钱戮至钱亻叔的短短八十余年中,越窑青瓷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五代吴越国的制瓷业之所以能得到迅速发...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景德镇陶瓷 年份:1994
浙江宁波慈溪上林湖是我国著名的古瓷都,是越窑的中心产地之一,被誉为“天然的青瓷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林湖从汉至宋初的各类窑址达300余处,其中唐代81...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00
清乾嘉年间著名学者阮元是登上明代藏书楼天一阁的少数学者之一,他在整理天一阁藏书、研究天一阁历史、推广天一阁管理经验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天一阁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03
天一阁是我国著名的藏书楼,向被视为保守的象征。其实,作为一家私人藏书楼,天一阁是有选择地向一些真正的大学问家开放的。历史上有许多名人登上了天一阁,对天一阁和中国学术...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06
500年前,宁波城西门外范家诞生了一位小孩,取名范钦;440年前,范钦建造了一座藏书搂,取名天一阁。现在,范钦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藏书家,天一阁则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今年......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02
中国的藏书文化包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它的核心则是"仁人爱物"。所谓"仁人"便是把书与人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所藏尽量发挥其培育人才的社会功能。所谓"爱物",便是好...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8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彼此交往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特别是在唐宋时期,中日之间的交通贸易更加兴盛。此时的明州港成为对日交往的主要港口,一批以明州商人为主、以......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2006
明嘉靖年间,在浙江的宁波,一位叫范钦的人建造了一座藏书楼,名曰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范钦“代不分书”的遗训,以及制定的相互制约的措施和严厉的惩罚措施,造...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文博 年份:1992
1987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内出土一批稀世珍宝,其中有晚唐瓷器16件,物帐明确记载为“秘色瓷”,引起古陶瓷界的重视。经多位专家鉴定为越窑产品。而属越窑的哪个窑口...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景德镇陶瓷 年份:1995
“秘色”一词最早出现于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以后在有关杂史、诗文、笔记中多次出现,由于记述不一,似有矛盾,使后人对“秘色”一词的理解产生分歧,莫衷一是。本文试...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景德镇陶瓷 年份:1999
中国海岸线大约以长江口为界,南北有异,北部多泥质海岸,滩缓水浅;南部多石质海岸,港众水深,故南北海运因船吃水深度不一导致的结构上的差异,需在长江口附近易货换舶。钱...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海交史研究 年份:1991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号"考察船到达我国泉州(2月14日)之际,读到了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考古学会理事、宁波市博物馆副研究员林。士民先...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万斯同一生功力,尽萃《明史》。在康、雍、乾三代帝王的钳制干扰之下,《明史》仍能成为继前四史之后最受推崇之正史,不能不推季野居首功。对于季野之史学,当时人已推崇备至:“天生......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景德镇陶瓷 年份:1997
越窑是我国著名的瓷窑体系,制瓷历史自汉至宋长达一千余年。根据上虞、宁波两地的调查考察,现已发现东汉窑址52处、三国西晋窑址145处、东晋南朝16处、唐宋时期350余处...
[期刊论文] 作者:虞浩旭, 来源:景德镇陶瓷 年份:1996
一、宁波出土长沙窑瓷器概况 1973年至1977年,宁波市文物考古部门配合基本建设,先后在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口”、唐代浙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明州州治驻地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