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薛萐, 来源: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年份:2007
本研究针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学过程和环境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和国家生态与环境建设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需求,以中国科学院陕北黄土丘陵区安塞野外实验站长期定位......
[期刊论文] 作者:蒋学玮,薛萐, 来源:新疆农业科学 年份:2005
用4个菌种(株)回接刺槐后,通过测定其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接种AMF后宿主植物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而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和电解质透出率则显著降低,不同菌种提高宿...
[会议论文] 作者:薛萐,唐明,刘琳, 来源:中国林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3
通过对陕南商洛地区5种药用植物VA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共鉴定出3科3属6种VA菌根真菌:1.缩球囊病(Glomus constrictum Trappe)2.集球囊霉(Glomus fasciculatu Gerd.&Trappe em...
[会议论文] 作者:刘琳,陈辉,薛萐, 来源:中国林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3
本文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消化道过氧化物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的分布和活性.结果显示三种酶在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内均有分布,但是...
[期刊论文] 作者:张涵丹,卫伟,薛萐,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15
黄土丘陵区生态脆弱、环境恶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复杂而敏感.研究以地处黄土丘陵区西南缘的定西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方程、5 a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分析等...
[期刊论文] 作者:薛萐,刘国彬,张超,, 来源:草地学报 年份:2011
为了解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墩山小流域的6种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基础呼吸...
[期刊论文] 作者:周萍,刘国彬,薛萐,, 来源:草业学报 年份:2009
土壤呼吸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中的作用、土壤呼吸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土...
[期刊论文] 作者:肖列,薛萐,刘国彬,, 来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年份:201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和植被恢复的重要生态因子。采用土钻法对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坡耕地、梯田和梯田果园2003~2010年雨季前后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连...
[期刊论文] 作者:丁少男,薛萐,刘国彬,,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5
为了评估长期施肥处理对黄土丘陵区川地农田土壤酶活性以及水溶性碳、氮的影响,以黄土高原安塞站川地农田定位试验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和单位有机碳酶活性作为评价微生物活性新途径的可行性,以及土壤水溶......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兵,刘国彬,薛萐,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0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土壤酶活性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指标的响应规律,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1~50年撂荒地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逐步...
[期刊论文] 作者:唐明,薛萐,杨慧平, 来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对6种旱生植物VA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出12种VA菌根真菌,其中1个中国新纪录种:(1) 巨大巨孢囊霉(Gi.gigantean Gerd. & Trappe);(2) 珍珠巨孢囊霉(Gi. margarita Becker &...
[期刊论文] 作者:党小虎,刘国彬,薛萐,, 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2010
以水土流失为主要特征的生态退化是黄土丘陵区最突出的生态经济问题,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是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因而探索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水土保持和生...
[期刊论文] 作者:党小虎,刘国彬,薛萐, 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2010
以水土流失为主要特征的生态退化是黄土丘陵区最突出的生态经济问题,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是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因而探索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水土保持和生...
[期刊论文] 作者:唐明,任嘉红,薛萐, 来源: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份:2002
综述了VA菌根真菌对苹果吸收矿质营养、内源激素含量、水分吸收和利用、抗病性、生长的影响,以及影响VA菌根真菌接种效应的因素。...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兵,刘国彬,薛萐, 来源:草地学报 年份:2010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选取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0、1、5、7、10、15、20、25、30、40和50年撂荒地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
[会议论文] 作者:王兵,刘国彬,薛萐,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 年份:2009
  生态效应评价涉及众多学科的前沿领域。本文基于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DPSIR(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框架,以生态恢复和环境效应为基础,选取7种土壤...
[期刊论文] 作者:李鹏,李占斌,薛萐,郑郁,, 来源: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2011
以四川宁南县金沙江下游的河谷地带为研究区域,选择相同海拔下的合欢林地、玉米地、桑地、甘蔗地、水桐树林、天然草地以及花椒地等7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测试...
[期刊论文] 作者:张超,刘国彬,薛萐,王国梁,, 来源:草地学报 年份:2015
为了解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特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r rhamnoides)、人工草地(沙打旺Astragal...
[期刊论文] 作者:肖列,刘国彬,李鹏,薛萐,, 来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年份:2017
【目的】探明CO_2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下白羊草光合特性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为未来大气CO_2浓度升高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亏缺等逆境下白羊草的生长提供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薛萐,李占斌,李鹏,郑郁,,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11
【目的】研究干热河谷地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四川宁南县金沙江下游的河谷地带为研究区域,选择相同海拔下的7种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