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广西预防医学 年份:1995
我国南方恶性疟疾现状和流行特征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海口570203)蔡贤铮恶性疟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流行地区较为广泛,云贵、两广和闽台一带,自古就被称为“瘴疠之乡”。50年代调查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崔宜庆,蔡贤铮, 来源: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5
我国抗氯喹恶性疟近况崔宜庆,蔡贤铮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海口570203)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泰国和哥伦比亚,首先发现抗氯喹恶性疟后,抗性虫株已扩散到东南亚、南亚、西太平洋、中南美洲...
[期刊论文] 作者:王槐芳,石维志,蔡贤铮,黄祺杯,李锦辉,杨韵希,冯通桂,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5
粤、琼、桂3省自治区流动人口疟疾的管理与监测王槐芳,石维志,蔡贤铮,黄祺杯,李锦辉,杨韵希,冯通桂广东、海南、广西3省、自治区位于我国南疆,地理环境复杂和气候温暖,是微小按蚊、嗜人...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2009
作者撰写本文缘起贵刊今年第1期发表一篇译文[1],该文对启发我国各级CDC专业人员,加快控制疟疾媒介蚊虫的思路具有现实意义。遗憾的是译...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1993
海南省历史上是著名的高疟区,抗疟前疟疾遍布全省农村,8种按蚊查获疟原虫自然感染,4种人疟原虫均有发现,居民原虫率山区74%,丘陵区34%,平原区12%。1959年开始全面抗疟,采取杀虫...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1997
1974年海南岛发现首例抗氯喹恶性疟,同建省前1987年疟疾发病率为23.4‰,恶性疟占34.8%,病例数为5267例,流行区人口50余万。建省后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防治研究:1.掌握了抗氯喹恶性疟流行病学的新特点,适时调整......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2002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简捷的PCR检测食蟹猴疟原虫(P.C)的方法。方法:检测样品来自人工接种感染P.C的阳性猴血膜及滤纸血斑,根据P.C SSUrRNA基因序列,设计P.C特异引物Pc1和Pc3,用PCR常......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1993
海南省历史上是著名的高疟区,抗疟前疟疾遍布全省农村,8种按蚊查获疟原虫自然感染,4种人疟原虫均有发现,居民原虫率山区74%,丘陵区34%,平原区12%。1959年开始全面抗疟,采取杀虫...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疾病控制杂志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1992
本名录收集整理1991年以来的有关文献和海南按蚊调查研究的结果,迄今记录海南岛共有按蚊32种,分属于按蚊亚属13种,塞蚊亚属19种,其中6种发现自然感染疟原虫,以大劣按蚊和微小...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1990
使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以下简称药帐)灭蚊防疟,实验研究和现场试验均证明有较好的效果。1988~1989年选择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疾灶点,使用药帐作为控制病灶的主要措...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1997
1974年海南岛发现首例抗氯喹恶性疟,海南建省前1987年疟疾发病率为23.4,恶性疟占34.8%.病例数为5267例,流行区人口50余万。建省后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防治研究:(1)掌握了抗氯喹恶性疟流......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海南卫生 年份:1987
大劣按蚊是海南岛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了解大劣按蚊的扩散范围(俗称飞行距离),是进行疟区流行病学分析,规划防制区域界限和评价防制措施的重要依据,国内未见开展此项观察;国...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 来源:海南卫生 年份:1989
喹哌是我国目前防治抗氯喹恶性疟的主要药物,1979年开始,在海南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恶性疟疾,1982年以来,各地相继出现抗喹哌的恶性疟疾,而且日趋严重,给...
[期刊论文] 作者:华德,蔡贤铮,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陈林,蔡贤铮,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98
由于恶性疟原虫多种抗药性的不断产生和蔓延,给疟疾防治带来了困难。本文以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疟区海南省抗药性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迁作一系统报导。1955年该......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陈昌, 来源: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9
为提高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治愈率和消除配子体,作者选择了口服双氢青蒿素-咯萘啶组合联用。于1996年秋,在海南省对喹及哌喹垢抗性率分别为80%和70%的恶性疟流行区,进行治疗恶性疟的初步观察......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昌,蔡贤铮, 来源: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7
本文对咯萘啶与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配伍,多年来在海南和云南的抗药性地区恶性疟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这种配伍不宜用于抗经性恶性疟地区的防治。因为:(1)未能明显地延缓恶性疟原......
[期刊论文] 作者:梁泽堂,蔡贤铮,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1996
在海南山区进行蚊虫孽生地调查过程,于一处溪床五穴积水中.发现一种水生蝽虫捕食大劣按蚊幼虫,经扩大调查发现该蝽在当地多种类型的小积水中分布较广,有大与小两个种类,凡见有蝽虫......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