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孙梦亚, 来源:健康大视野 年份:2016
本期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皮肤科蓝海冰、孙梦...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8
目的观察皮炎汤加减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皮炎汤加减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66例,中医辨证分为夹热、夹风、夹湿热、阴虚内热及血虚风燥,对治疗1、2、3、4周皮损消...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北京中医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2001
[学位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年份:2017
1.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贺氏微通法、温通、强通法治疗慢性湿疹的治疗规律,为针灸治疗慢性局限性肥...
[会议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 年份:2014
一、气滞血瘀的概念中医对血瘀、气滞的认识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其病变机理是:一般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的运行瘀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北京中医 年份:2001
三花一子藤饮是龙振华教授于江苏泰州搜集的地方民间验方,他在临床随证加减用于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寒冷性荨麻疹取得很好疗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4
笔者应用龙振华教授拟定的中西药外用浸泡方治疗多发性跖疣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健康大视野 年份:2015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拥有一个美丽的容颜,需要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一定的防护工作。黄褐斑给无数爱美女性带来困扰,对黄褐斑的治疗不但要及时,还要方法得当。传统中医在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健康大视野 年份:2015
黄褐斑是常见的面部后天性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具有一定季节性,夏重冬轻,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给无数爱美人士带来困扰。现代医学认为其诱发因素与内分泌失调、紫外线照射及美白护......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北京中医 年份:2004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味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在门诊就诊患者中选择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以四物汤加白鲜皮为基本方并随证加味...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北京中医药 年份:2008
化瘀苍术散(苍术l0g,黄柏l0g,川牛膝l0g,生薏米30g,泽泻l0g,白茅根30g,生地30g,丹皮l0g,赤芍l0g)是李博鑑老师在四妙丸基础上根据湿热下注常能阻遏经络观点加入凉血活血化瘀药物而成,笔......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2000
[会议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 年份:2009
火针疗法是指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后快速灼刺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火针,又名大针、煨针、燔针。《内经》中称火针为“焠针”、“燔针”。称火针疗......
[会议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五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褐色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颜面部对称分布的大小不一,形态不定的黄褐色斑片为特点,无自觉症状,相当于中医学“黧黑斑”“肝斑”本文探讨了黄褐斑病因......
[会议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2012北京地区皮肤科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扁瘊相当于西医学的扁平疣。是一种肤生疣赘,其状扁平为特征的皮肤病。属于疣的一种。介绍了临床表现特征,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分析了发病机制,同时对风热毒蕴证以及肝旺血燥证......
[会议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从风论治皮肤病高峰会议 年份:2013
本文根据陈彤云老师对扁平疣的辨证要点,即陈老认为其病机特点在于风、热、毒、瘀,然后进行论治要点分析,结合病例对其治疗,总结治疗扁平疣的经验。...
[会议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从风论治皮肤病高峰会议 年份:2013
本文首先介绍了寻常型银屑病病症,然后介绍了陈彤云老师对寻常型银屑病的辨证分析以及治疗时药物的选用,最后对临床病例及其治疗方案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陈老在早些时期治疗寻常......
[期刊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2001
三花一子藤饮:红花10g、生槐花10g、白菊花10g、地肤子10g、夜交藤15g.若自觉畏寒怕风,加黄芪15g、防风10g以益气实卫,祛风散寒;若面部及四肢末端凉甚,加当归10g、桂枝10g以...
[会议论文] 作者:蓝海冰;, 来源:2015中西医结合北京论坛 年份:2015
陈彤云教授是北京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是第三、第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在中医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方面卓有成效.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尤其有独到的经验体会.笔者跟师多年,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