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蒋宗轩,孟淑纯,于雅琴,李灿,张慧,辛勤, 来源:催化学报 年份:1994
钼酸根与γ-Al_2O_3表面羟基相互作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蒋宗轩,孟淑纯,于雅琴(中国石化总公司抚顺石化研究院抚顺113001)李灿,张慧,辛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会议论文] 作者:王林学;李春虎;冯丽娟;于英民;侯影飞;,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 年份:2007
吸附现象是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影响吸附的因素众多,对于活性炭类材料吸附液相中的含硫化合物而言,国内外先后有众多学者研究过,大连化物所蒋宗轩认为活性炭中孔含...
[学位论文] 作者:蒋宗轩,,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年份:2003
由于更加严格的环境法规,柴油超深度脱硫(<15ppm)已成为非常紧迫而急需解决的世界性研究课题。另外,在氢源燃料电池系统中,如果氢来源于燃料油,那么必须使用超低硫或无硫燃料油。尽......
[学位论文] 作者:蒋宗轩,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年份:2003
由于更加严格的环境法规,柴油超深度脱硫(过二硫酸铵>过氧化氢(30%)>高锰酸钾水溶液.在所考察的改性方法中,以硫酸(或硫酸组合其它方法)改性活性炭的脱硫效果最佳,活性炭的硫...
[学位论文] 作者:蒋宗轩,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蒋宗轩, 刘欣毅,, 来源:工业催化 年份:2016
如今,石油炼制工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能源和有机化工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全世界约有40%的能源需求依赖于石油产品,而有机化工原料也主要来自石油产品,世界每......
[期刊论文] 作者:蒋宗轩,李灿, 来源:燃料化学学报 年份:1992
用傅里哀变换红外(FT-IR)光谱原位考察了稀土氧化钐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及乙烯,乙烷的氧化反应。在700℃以下,甲烷,乙烯和乙烷分别与氧化钐表面反应时,除检测到表面碳酸基外,未...
[期刊论文] 作者:李灿,蒋宗轩, 来源: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1994
利用FT-IR、同位素技术和内循环反应等方法考察了CeO2和P6O11的表面羟基及其与CO反应的活性。CeO2和Pr6O11经高温脱气处理后表面大量的碳酸基和羟基脱附。但部分残留的表面羟基反应活性很高,在200℃甚至更低......
[期刊论文] 作者:蒋宗轩,李灿, 来源:催化学报 年份:1993
利用FT-IR原位考察了稀土氧化镨上CO和表面羟基的反应。在473K以下,未检测到CO和氧化镨表面反应的吸附物种;在CO气氛中,升温到473K,观察到甲酸根吸附物种的红外特征峰1578,13...
[期刊论文] 作者:蒋宗轩,李灿, 来源:催化学报 年份:1993
前文报道了CO与Pr_6O_(11)表面反应的结果.已发表的关于烃类与氧化物表面反应的研究,旨在了解烃类的活化和表面氧化机理,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进行的....
[会议论文] 作者:李灿,蒋宗轩, 来源:第十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 年份:2016
[会议论文] 作者:李灿,蒋宗轩, 来源:第七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 年份:2011
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乳液催化氧化脱硫体系,在乳液体系中,催化剂被组装到由双氧水和柴油所形成的油包双氧水的乳化液滴的界面上,催化剂和双氧水高度分散,界面间的传质限制被大大地降低,催化剂显示出超高的氧化活性和选择性.在温和条件下,乳液催化剂可以高效、......
[期刊论文] 作者:李灿,蒋宗轩,辛勤, 来源:Journal of Rare Earths 年份:1994
SurfaceChemistryandCatalysisofRareEarthOxidesI.A StudyoftheReactivityofSurfaceHydroxylsonCeO2andPr6O11byFT-IRSpectroscopy.........
[期刊论文] 作者:孟淑纯,蒋宗轩, 来源: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院报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蒋宗轩,沈智奇, 来源: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院报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李灿,蒋宗轩,辛勤, 来源: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1994
利用FT-IR、同位素技术和内循环反应等方法考察了CeO_2和P_6O_11的表面羟基及其与CO反应的活性。CeO_2和Pr_6O_11经高温脱气处理后表面大量的碳酸基和羟基脱附。但部分残留的表面羟基反应活性很高,在200℃甚至更低......
[期刊论文] 作者:蒋宗轩,李灿,辛勤, 来源:催化学报 年份:1993
前文报道了CO与Pr_6O_(11)表面反应的结果.已发表的关于烃类与氧化物表面反应的研究,旨在了解烃类的活化和表面氧化机理,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进行的.近年...
[期刊论文] 作者:蒋宗轩,李灿,辛勤, 来源:燃料化学学报 年份:1992
用傅里哀变换红外(FT-IR)光谱原位考察了稀土氧化钐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及乙烯,乙烷的氧化反应。在700℃以下,甲烷,乙烯和乙烷分别与氧化钐表面反应时,除检测到表面碳酸基外,...
[期刊论文] 作者:蒋宗轩,李灿,辛勤, 来源:催化学报 年份:1993
利用FT-IR原位考察了稀土氧化镨上CO和表面羟基的反应。在473K以下,未检测到CO和氧化镨表面反应的吸附物种;在CO气氛中,升温到473K,观察到甲酸根吸附物种的红外特征峰1578,13...
[会议论文] 作者:唐南方,蒋宗轩,李灿, 来源:第十六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年份:2012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