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经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董运庭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门学科能象经学那样,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学术文化产生如此深远、如此沦肌浃髓的影响。中华民族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周易》:挣扎出来的哲学董运庭《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百科全书,它被奉为儒家的大经之首,历代受到重视。对《周易》的研究,几千年来从未间断,虽经秦火,办独逃厄运,使它成为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关于文艺批评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董运庭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文艺批评方法论都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共同迎来20世纪──“批评的世纪”。还来不及弹冠相庆,却又意...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艺批评方法与方法论再思考董运庭文艺批评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国古代大量的“诗文评”和西方所谓“诗学”,是它的古典形式。有文艺批评就一定有批评方法,有批评方法就有必...
[期刊论文] 作者:龙婷,, 来源: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年份:2013
《楚辞》中汉代拟骚作品研究∥姜芳∥董运庭∥重庆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3.《楚辞》专题...
[期刊论文] 作者:石秋,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正】 禅是超越理智的,它是以“自我觉悟”为基础,由般若智慧的作用,主体在生命的每一瞬间把握最高实在,实现“识心见性,自成佛道”的顿悟。它抛弃一切推理、论证、解释、分...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汉代关于屈原评价的一场论争,其实是围绕《离骚》称“经”这个问题来展开的,本质上是在两汉经学视野中儒家功利主义诗学观的价值之争。对屈原《离骚》的公允评价以及六朝以后...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对孔子提出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两千年来多有误读。尤其是当它与另一个经典命题"《关雎》,后妃之德也"相对接时,由于系统杂糅与框架混乱,便在三个方面引发尖锐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可从三个方面探讨楚国社会文化对楚辞体诗歌的产生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中国先秦时期存在南、北两个文化系统 ,南方自然地理作用于人文地理 ,楚辞得江山之助与爱国激情之...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4
鲁迅在其所著《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中 ,盛赞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这个评语 ,精湛切要 ,得到广泛认同和传诵。但史迁之著...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文艺批评方法,都应该具备相互衔接的三种机制,即发现机制、超越机制、整合机制。三种机制配套成龙,文艺批评才能运转自如....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左氏春秋》与《春秋》是战国时业已存在且互不关连的两部史书。《左氏春秋》很可能成于三晋中的魏国并与楚国亦有关的人员之手。《春秋》在西汉时已立为经而获普遍传习,但...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楚辞之名不见于先秦,首见于,但汉人辞、赋混称,模糊了楚辞与汉赋的文体差异,其后,治丝益棼.又由于刘向、王逸在编注时,都把自己的作品列入集,致使其篇目取...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美学在中国,应该从中国美学、中国古典美学、中国传统美学三个层面去考察.中国古典美学在19世纪后半期完成了它的总结形态,它的总结和终结,可以其末代大师刘熙载作为标志.我...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本文对社会历史批评进行了宏观上的梳理,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对社会历史批评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扬弃和改造,将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置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绝...
[会议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 年份:2004
《周礼》“六诗”与《毛诗序》“六义”,皆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术语和次序完全相同,其内涵虽有联系却并不相同,两者之间横亘着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变迁。《...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六义"是汉代经学家的说法,它是经过一系列改头换面的处理"层累地造成的".赋比兴根本不是特有的艺术手法,更不是艺术价值所在.从"六诗"到"六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05
楚辞的长期流传,首先是自上而下,然后自下而上,进入汉代通过三条线索得以汇编结集.今本是一部体例极为特殊的文学选集,它在实质上乃是"屈原一家之书",所收作品也似有经...
[期刊论文] 作者:董运庭,,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屈原之前已经存在三种《九歌》,即夏《九歌》、周《九歌》和楚地民间流传的九歌。屈原《九歌》不是礼神祭歌,而是以祭祀歌舞为题材的叙事抒情诗,反映了南楚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社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