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把夸父逐日解释为“追日”,掩盖了神话所反映的远古民俗。“逐”应是驱逐的意思,夸父逐日应是驱逐造成旱灾的太阳:“饮于河渭,河渭不足”是对严重旱灾的曲折反映,夸父之杖也...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人们一般以为我国古代议论文体是从诸子讲学语录——特别是《论语》——发展而来的,这个看法忽略了春秋时代的议论文辞。首先,《论语》并非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次,《论语...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3
《离骚》用名目繁多的芳草佩饰来象征诗人一种追求,本文认为这些芳草佩饰是《离骚》的主线意象,有统率全诗、结构全诗的作用,象征诗人的“美政”理想。...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4
春秋盛行的诅祝活动,源于远古时代人们对诅咒之语的迷信,也与巫蛊之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由祝史之类的官方人员组织公开进行时,则成了具有宗教特征的仪式。诅祝仪式,要给神...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春秋时代的外交辞令,文理并茂,辞采灿然,是当时最具文学意味和文学价值的文字,形成春秋时代特有的辞令文学,是中国"辞章"的滥觞。外交辞令制作过程的字斟句酌、讨论润色,也体...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阅江学刊 年份:2009
《周礼》太祝“六祝”中的策祝多为远罪疾的祈祷,因事出突然、情况特殊,必须举行特别的祈祷祭祀,祝文也应书于简策。《左传》所载荀偃《祷河》和蒯聩《战祷》皆是春秋策祝的代表......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7
含有告诫约束之意的言辞,形成特定的文体,这样的文体叫做誓。春秋时代,依然存在誓师、誓众之礼,从《左传》楚公子弃疾《过郑誓》、赵鞅《铁誓》及《国语》越王勾践的誓辞,可以看出......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20
《春秋》《左传》有十二公,《史记》《汉书》有十二本纪,中国早期史书形成以十二为体的传统,人们多认为与孔子和《春秋》有关,但各家围绕孔子和《春秋》所作的种种解释或多或...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春秋辞令指《左传》《国语》等史籍所保存的春秋时代的各类辞令文书。对它们进行系统的文体研究,既有充足的礼学背景和文献依据,也是直面春秋时代文学状况的必然要求。把春秋辞......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随着会盟的频繁,盟书的创作和应用在春秋时代达到顶峰,形成了以会盟日期、与盟成员、会盟缘起、盟首及诅辞五大要素为基础的文体结构。春秋盟书是记录春秋会盟制度的活化石,流传......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周代策命是周天子策封赏赐诸侯或臣下的仪式上使用的实用文体,一般在太庙举行策命仪式时颁布,见证者为傧者,宣读者多为内史,有时是尹氏或其他史官。周代策命形成稳定的体制,通常包......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祝辞本为祭祀活动中祝福求福之辞。先秦的祝辞主要有祈祷辞、嘏辞和贺辞等。祈祷辞是祭祀仪式上人对神的赞美和要求,常规祭祀所用的祈祷辞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式和套语。嘏辞是祭......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2006
盟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应用文体,随着会盟制度的兴盛而繁荣起来,其应用与创作在春秋时代达到了顶峰,从盟书的写定、结构、保存与援引来看,盟书是春秋时代的一种特殊的法律文书,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06
典祀说是在对民间祭歌说的批驳否定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本文分三个阶段展现典祀说产生发展、不断完善、扩大影响、否定旧说的过程,并对其驳旧说、立新论的角度证据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孟子说'《诗》亡然后《春秋》作',自汉代以后人们多理解成《诗》和《春秋》两个文本的依次出现,无论怎么界定'亡'与'作'的时间,都纠结难通。究其原...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墨子》把用来论辩的故事称为“说”,促成“小说”概念的产生.《墨子》“说”体故事是其书最具情节性、可读性的文字,通过其中的志怪,可以窥见先秦志怪小说的内容与特点;关...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4
春秋时代战争频繁,《左传》记录的就有大大小小几百次。《左传》中的战争叙述,是作者用力用心、荡气回肠的文字。战争乃两军相攻,车毂击驰,杖戟相迫,死伤之状,惨不忍睹。...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春秋》有通神功能的作者群体,采用人神沟通语境下的表述方式,构建严整的时间体例,都表明《春秋》原本是人神沟通的宗教文本.这类文本兴盛于上古三代,通行于东周列国,但只有...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甘肃理论学刊 年份:2008
诔文是古代丧葬礼仪上用的应用文,起源于西周的赐谥制度,它的存在依附于制谥的目的。西周形成了官谥官诔的传统,春秋时代对这些传统有所突破:士始有诔,有诔无谥;私谥私诔也悄...
[期刊论文] 作者:董芬芬,,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春秋外交辞令,或雄辩滔滔,理直气壮;或声东击西,隐晦其说;或刚柔并济,绵里藏针;或言近旨远,辞浅义深,显示出很高的语言艺术,体现了春秋时代辞令文学的语言风格。春秋时代的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