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清,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97
葛茂周先生1928年8月生,山东省寿光县人,1951年原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浙江省农业厅从事麻类生产的技术推广工作。现为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高级农艺师。先后任中国作...
[期刊论文] 作者:葛茂周,,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82
我省是全国主要麻纺工业原料基地之一。建国以来,黄麻、红麻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单产不断提高。1949年,全省植麻8.8万亩,亩产只有217斤。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植55.53万亩,亩产3......
[期刊论文] 作者:戎文治,葛茂周,,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85
浙江红麻种植历史较久,五十年代初期虽因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ibisci)猖獗危害而被迫停种,但自七十年代初期从两广引进抗病高产品种后,种植面积迅速恢复与扩大,目前已成为最主...
[期刊论文] 作者:葛茂周,张吕望,,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84
地膜覆盖栽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目前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作物,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从1981年开始,我省萧山棉麻研究所和余杭县农业局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红麻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葛茂周,施存镐,,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84
采用新技术,探素新径途,是发展黄红麻生产的重要课题。我省自1972年“南种北植”以来,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1978年,每年种植黄、红麻42.84万亩,平均亩产646.3斤,比1965......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清,葛茂周,,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89
1988年我省在萧山、余杭、上虞等三个县(市)试行黄麻红麻高产模式栽培3.901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0.6%。其中黄麻高产模式栽培1404亩,红麻高产模式栽培37606亩。参加高...
[期刊论文] 作者:葛茂周,施存镐,,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84
浙江省作物学会于1983年12月23—26日在肖山举行黄红麻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生产、科研,教学等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等56人。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也派人参加会议...
[期刊论文] 作者:葛茂周,施存镐,,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86
浙江省的黄麻、红麻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示范、推广已有四年。1981年仅萧山棉麻研究所、余杭县农业局二个试验点,面积2亩,平均亩产369.5公斤,比露地麻增产30%以上,初步显示了地膜植......
[期刊论文] 作者:吴旭昌,张木祥,葛茂周,,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82
本文经五年的研究,总结了黄麻亩产1000斤(粗麻)的生育特点与长相标准;研究了千斤黄麻不同生育阶段对环境的基本要求,群体结构,营养吸收、纤维发育和生物产量积累等基本规律及技术......
[期刊论文] 作者:吴旭昌,张木祥,葛茂周,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82
在现有品种条件下,黄麻能否继续高产,能否大面积向亩产千斤的方向发展,这是黄麻栽培技术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从1975年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与浙江...
[期刊论文] 作者:邵宝富,葛茂周,翁才浩,,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8
麻株的高与粗的增长,并不意味着麻纤维的产量同步增加。了解黄红麻生长发育及其产、质量形成的特点,对育种策略、栽培技术以及适时收剥来讲,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用以往分期...
[期刊论文] 作者:戎文治,葛茂周,陈集双,陈希萍,,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0
立枯病是浙江省红麻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原菌经鉴定为多核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miKuhn。菌丝融合群(hyphal anastomosis group)的初步研究表明,5个主产麻区的分离物均匀A...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爱,鲍碧娟,曲健全,葛茂周,施存镐,,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86
随着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微量元素肥料的生产和应用已日益被重视。实践证明,微肥施用得当,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农业增产措施。浙江省是全国红麻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