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帆,王河云,龚绍林,, 来源:文物 年份:2001
1960年12月云南省博物馆葛季芳到玉溪调查文物时发现,1965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月...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考古 年份:1987
云南建水窑以烧造刻填打磨细陶而著称,民国《云南新纂通志》、《建水县志》,对其工艺皆有记载。但从何时开始烧造,却不清楚.因此笔者在六十年代中期,曾到建水县碗窑乡进...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考古 年份:1960
1959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据"文物"1959年第9期陈万煜同志报导过的官寨遗址前往查看后,1960年2月进行发掘。遗址在昭通城北13公里的一个小村内,村后有几座彝族墓,墓北1公...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文物 年份:1984
【正】 一概况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历史上曾经盛行火葬,过去有人对此作过一些调查发掘工作。1973年,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发现了不少火葬墓。墓地主要分布在禄丰县城西北25公...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景德镇陶瓷 年份:1992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民族众多。古代封建王朝囿于中原政权的巩固,自汉武帝采取偿赐并以“滇王”封号后,历经唐、宋为臣属关系。但是云南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1984
千寻塔是著名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中的主塔。唐代开成年间修建,为四方形十六级密檐式砖石塔。塔外无柱梁斗拱,线条简练,风格朴厚,塔内有木楼梯,颇似西安小雁塔。但在结构上...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江西文物 年份:1990
青花料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烧造青花瓷器的着色剂,又名钴土矿,是一种由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钴及其他氧化物组成的复矿。我国古代记载各地所产青料有江西乐平的平等青,...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考古 年份:1960
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于1960年2月在昭通桂家院子清理了一座汉墓。墓室主长5,宽2.06米,墓道长1.75,宽1.41米,基本还保存原样,未遭破坏。随葬品大部分放置在墓室前部、后部,...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昆明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79
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地质学家徐霞客,由于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年过五十,却不辞辛苦,不畏艰险,爬山涉水三次入滇进行考察。从1638年...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考古 年份:1978
【正】 有段石(石奔)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据已发现的地点,有福建、广东、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台湾、香港等地,而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考古 年份:1962
1960年12月到玉溪专区进行文物普查前夕,经文史馆马继武先生介绍,他在1957年调查玉溪县民族工作肘,发现瓦窑村有两座可能是古墓的土堆。这次经我们调查,是二座古窑址,只...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考古 年份:1987
葫芦笙是我国许多民族广泛流行的簧管乐器。它以瓠制成,故瓠、匏、葫、壶通称。瓠,为瓜类蔓藤植物所结的果实,不易长久保存。其形制尚为完整者,见于云南古墓葬出土的铜...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3
【正】 徐霞客于祟祯十一年(1638年)入云南考察旅行,到祟祯十二年冬在鸡山修志,祟祯十四年病故家乡。在云南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写下了《滇游日记》,几乎占整个《徐霞客游记》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93
有关云南古代烧造陶瓷的资料相当少,即使有载,不仅时代晚,也非常简单,尚难了解云南古代陶瓷文化的全貌。随着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通过调查相继发现和发掘的遗址、墓葬、窑址,出土了越来越多的古代陶瓷实物资料,进一步阐明古代云南陶瓷的烧造,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91
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云南是一个拥有二十四个少数民族的省份。他们主要分布在边境一线和腹地的庞大山区,几乎占全省面积的四分之三。由于地理位置和传统习俗的关系,历史地形...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文物 年份:1965
在云南昆明南区可见到一种蓝釉带黄彩、绿彩和豆绿釉泛黑斑白点半透明的陶器。选种陶器质地朴实、色釉雅致、造型新颖,当地的人都称这种陶器是昆明灰土窑烧造的"古瓷"。灰土窑烧造陶器的年限所说不一:有的认为是明代烧造,也有的认为是清代烧造。......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正】 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云南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之一。大墩子遗址发掘后,有的同志对其社会性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考古 年份:1990
七十年代初,在云南禄丰县城附近,及县城西北25公里的黑井石龙镇后山,农民在开垦山地,挖掘出数百座火葬墓,出土大批元代陶器和青釉青花瓷器,并有元代和北元圆形"至正"、"宣光"年号墓志伴出。其中有造型硕大的青花罐一百多件,为我国元代青花瓷器出土之罕见。造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葛季芳,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6
云南青花瓷的大量发现,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它以朴实无华的造型,粗犷的青花线条,繁简不一的纹饰布局,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去跟踪收集,到20世纪末已达高潮,至今方兴未艾,仿品亦应运而生,使云南青花的研究和断代变得紧迫起来。  云南青花瓷为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