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2008
由于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关系,其理论研究必然受到现象学的影响,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至少在三个方面受到现象学的影响:技术的微观考察方法是"面向事情本身"的实......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9
根据我国高校的办学特色,以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作为切入口,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战场,促进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内容上,把廉洁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上,...
[学位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年份:2004
技术创新是经济进步的巨大动力,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技术创新实践的顺利进行。国内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近几年来,我国的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呈现出裹足不前,难......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创新 年份:2017
"客观性"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并引申出所谓的客观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实践"概念的引入来解决这个问题,而现象学则引入"主体间性"概念试图消解这个问题。这两种方案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是技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问题的基础是二者本质的关系问题。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了这个问题。他通过对传统的人类学的技术进化...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个人的社会化问题是社会学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网络技术在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从哲学角度看,网络技术在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不仅起着正面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6
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核心价值取向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意指将广大人民群众之根本福祉视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但要实现这...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通过对现象学技术哲学产生的逻辑分析,可以发现现象学技术哲学存在的合理性。对前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考察表明,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和工程的技术哲学之间存在着难以愈合的范式分...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在全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主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随着现象学的产生,传统主体性哲学逐渐发展为当代的主体间性哲学,导致当代西方美学研究范式发生转型:后实践美学取代实践美学,主体性美学转向主体间性美学。技术美学应该注重...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2011年发生的日本地震和中国高铁事故,使人们经历了从自信到恐惧的心理震荡,促逼人们反思关于技术的态度:技术的乐观主义与技术的悲观主义两种对立态度,是自信和恐惧两种心理...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现象学技术哲学应当坚持现象学的基本原则——朝向实事本身,但"技术实事"并不能简单地被当做具体的"技术物品"来看待;"技术实事"之所以被当做"技术物品"看待,原因在于人们对于意向性......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陈凡,, 来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20世纪初兴起的现象学运动涉及广泛,也逐渐渗入到技术哲学研究领域。通过对技术哲学研究文献的考察,发现相当数量的西方技术哲学家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技术哲学问题,对西方技术研......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黄红生,, 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0
不同哲学家分别从理性的不同层次对理性进行解读。这种单向度的理论,虽不能反映出理性的整体性,但表明人类理性具有一定层次性。不同层次理性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依赖于主体...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 陈凡,,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2006
本文从现象学的视角考察技术创新。没有将意向性结构运用到对技术创新的追问中去:考察了意向性概念的变化,提出它在技术创新的现象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考察技术创新是揭示......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邓波,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本文首先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做了简要的评析,认为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和经验论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基于这两个特征,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工作应遵...
[期刊论文] 作者:李可庆,葛勇义,, 来源:技术与创新管理 年份:2006
有学者借鉴SSK及SST理论的强纲领和核心概念,提出了对技术创新的一种新的社会学分析的理论构架——SSTI(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由于SSTI的基本出发点是建立在对技术创新的认...
[期刊论文] 作者:葛勇义,蔡学英,,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中国模式"的普遍性是正确看待"中国模式"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否定"中国模式"的普遍性意义,意味着否定"中国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作用;承认"中国模式"的绝对普遍性,首先不符合普......
[期刊论文] 作者:经纶,邢广桥,葛勇义,,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1
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今天,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存在的价值质疑。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够在中国存在?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属性,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的主......
[期刊论文] 作者:黄红生,葛勇义,张蕾, 来源:探求 年份:2005
本文在分析国内目前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SSK及SST理论的纲领和核心概念,消解技术创新产品和商品有效性的对立、技术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为技术创新的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