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丹东师专学报 年份:1995
转型时期国民心理之嬗变多面观(社会问题研究之五)萧鸿江社会思维困惑化倾向价值心理私欲化倾向文化心理粗俗化倾向人际关系冷漠化倾向《汉书》有言:“形气转续,变化而嬗。”嬗变...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97
嫉贤妒能心理与公平激励原则萧鸿江我们给“嫉妒”下一个定义:“嫉妒是一种不服、不悦、自惭、怨恨的负感情”(唐秉仁《论嫉妒》),是个人和他人相互关系的势差变化引起的个人意识的非理性、非健康性的心理表现。...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1999
“嫉妒”是一个古老而长生的概念。嫉妒是人性暗昧心理的种普遍表现。其表现特征是有规律性的,诸如嫉妒情欲的持久性、对象的同质性、行为的排他性、取向的转移性、激励性、心......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3
诚信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大道哲学,是人性存在、社会价值成立的本体。在中国古代,成为内修、言行、持国的通则、天人和谐之道义。它又开启现代道德价值之根源,是现实公民道德建...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1
社会转型之际,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自身的价值悖论:越是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的文化艺术,越是难以推向市场,难以占有群众的文化心理.大众审美取向存在明显的人性误区....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权力腐败、社会性腐败有其千百年的文化根源.其一,中国式的宗法血亲族制孕育的社会伦理,是培植社会腐败的人情化土壤,它造致社会自下而上的情礼网络、亲缘圈子和人情行为.其...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文 化 模 式 、社 会 动 力 机 制 、人 事 环 境 三 者 关 联 互 动 。我 们 应 当 反 思 这 样 的 问 题 传 统 文 化 模 式 对 现 代 人 事 环 境 有 何 种 性 质 的 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1998
一、换一种异向思维方式看待传统。二、儒学传统对现代社会的主要阻力——儒学传统的基本层面;对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张力作用;主要阻力作用。三、儒学传统对现代人性的主要负面...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6
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道德失落、环境失序以及人情腐化、行为失范的问题,久为人们所谈论。深掘历史根源——中国传统道德受制于君主专制私德人治、偏执于宗法血缘私情化、偏......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5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是一种大道哲学.对其内涵价值应当进行现代诠释.今天,人们对现实社会问题有着多层面的反思,对构建社会和谐有着多方面的渴求,对儒家和谐思想的历史意义有着...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利己主义集中于金钱欲望和弄权欲望,导致权力腐败。特权与金钱联姻,出现新的社会资本形态——权力资本。权力资本表现出极欲性、示范性、扩张性。制约权力腐败,必须实现全社会精......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8
社会主义社会转型下的“道德失范”,标志着儒学传统伦理的失效。扬弃传统,转换创新,走向规范,追求基本,是中国现代道德及其作用方式的嬗变走势。社会结构、阶层结构的变迁,引发道德由“人情良知”走向“基于规范”。“基于规范”的基本保证是由笼统的政治道义说教到实......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2
儒学在现代有生息价值的内容,应归结定位于人生儒学这一局域性范畴内,熔铸于现代道德建设过程中。人生儒学的德目信条已经被人们淡忘,其原本形态已经陈旧,只有唤起民众的情感认同......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2
地方综合大学学报办刊应凸现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特色.本校学报的"大连研究"选题策划,开大连市报刊之先,主旨明确,意义厚重.多年连续策划出版,初见社会效果.是高...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0
现代文化复兴建设 ,重要的原则在于对儒家思想的价值体认和应用定位。今天儒学在现代生活的应用定位 ,可以设想只把它限制在道德修持、人格塑造的人学、社会伦理学说和哲学义...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1997
对于幸福和利益的追求是人性潜在的原动力。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化,引发人性向高层次演进,伴生暗昧和丑恶行为。利己主义集中于金钱欲望和弄权欲望,导致特权腐败;特权与金钱联姻...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1997
对于幸福和利益的追求是人性潜在的原动力。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化,引发人性向高层次演进,伴生暗昧和丑恶行为。利己主义集中于金钱欲望和弄权欲望,导致特权腐败;特权与金钱联姻...
[期刊论文] 作者:萧鸿江,张斌,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1998
社会主义社会转型下的“道德失范”,标志着儒学传统伦理的失效和儒学的终结。扬弃传统,转换创新,走向规范,追求基本,是中国现代道德及其作用方式的嬗变走势。 社会结构、阶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