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3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丁四新,陈仁仁,,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1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易学与中国哲学史研究著名专家萧汉明先生,于2011年1月18日下午2时在云南昆明寓所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71岁。...
[期刊论文] 作者:李申,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6
河图辨证──答萧汉明兄李申去年底承大钧兄见告,说汉明兄将有新的论辩文章面世,我以为仍是谈易医关系,及至见到文章,方知是专在河图、洛书问题。本文也就接着汉明兄的话题,主要谈谈河图、洛书。...
[期刊论文] 作者:李申,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5
医易、河洛之我见─—兼答萧汉明兄李申去年底,接汉明兄大函,说将有一篇文章发表,与我商榷。并且讲了许多只为学术、别无他意的话。情殷意切,使人感动。虽然如此,心中难免涌起一丝悲凉。...
[期刊论文] 作者:郑任钊,郑张尚芳,,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6
萧汉明先生蛊卦为奉父鱼肉、丰卦“日中见斗”为太阳黑斑说提出不同意见,另依古字本义通释二卦.解“蛊”为腹蛊,丰卦为击鼓救日,并解帛书“弓”为“救日弓”,“蓓”、“芾”、“...
[期刊论文] 作者:萧汉明,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5
关于河图、洛书问题─—答李申兄萧汉明我在《医易会通之我见》(载本刊1994年第4期)一文中,曾约略提到对河图洛书的一些见解,李申兄认为推论太多。由于至今谁也找不到一个标有河图或洛...
[期刊论文] 作者:萧汉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6
《道德经》与阴阳五行观□萧汉明自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阴阳五行观作为一种思维框架,一直在儒墨之外的众多学派中广为流行。战国中期偏后至战国末期,燕齐海上方术之士滥用五行说...
[期刊论文] 作者:萧汉明,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7
医「易」会通与文化进化论与李申兄再商榷萧汉明读了李申兄“兼答”拙作的文章(参见本刊1995年第2期),深感有一个理论问题似乎是横梗在我们中间的障碍,这就是如何看待文化进化论。...
[期刊论文] 作者:萧汉明,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4
医《易》会通之我见──兼与李申兄商榷萧汉明易学与医学的会通,近十余年来在一定范围内也算是一个热门话题。为此专门召开的国际性的全国性的地方性的专题学术会议不下六七次之多,已出版的专著大大小小也有七人本。...
[期刊论文] 作者:萧汉明 刘山球, 来源:求学·理科版 年份:2012
作者简介:萧汉明,《求学》杂志特约撰稿人,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学生生涯规划专家。刘山球,井冈山市实验学校高中数学高级教师,高三年级组组长。    ...
[期刊论文] 作者:石舟,, 来源:船山学报 年份:1987
武汉大学哲学系讲师肖汉明撰写的《船山易学研究》(以下简称“萧著”),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研究船山易学思想的第一本专著,是继《壬船山历史观与史论研究》之后由国...
[学位论文] 作者:刘晓, 来源:郑州大学 年份:2014
《周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两千余年来,它以系统的思维方式与独特的结构框架,不仅深刻影响到中国传统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成为推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7
【正】 《周易纵横录》由唐明邦、罗炽、张武、萧汉明同志负责编辑,唐明邦同志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周易》是我国先秦的重要典籍.它对中国哲学、史学、文学、宗教以及...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仁仁,唐琳,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萧汉明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易学史家和中国哲学史家。他在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易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等多种学术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其为学的致思...
[期刊论文] 作者:张善文,,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88
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隐居衡阳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平生著述一百余种,四百多卷,有人以为:“在清初诸大师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武,, 来源:船山学报 年份:1988
萧汉明《船山易学研究》作为第一部研究船山易学思想的专著,是船山思想研究的一项创造性成果。萧...
[期刊论文] 作者:萧汉明,,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思维发展历程,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自身与面临的自然环境的关系为起点的.因此,这些不同民族的远古初民依据自己幼稚的想象力所创造的有关自然界...
[期刊论文] 作者:萧汉明,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3
从内容判断,《鶡冠子》应属战国末期至秦朝初期的作品。鶡冠子继承了老庄的社会理想,仿庄子建构了一个以“素皇内帝之法”为内核的理想国,同时对非圣贤之君治国的不良后果提...
[期刊论文] 作者:萧汉明,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从社会历史观与治国论的视角探讨老子的道德论 ,可以发现老子的道、德、仁、义、礼五种社会形态是依五行相胜的框架建构的 ;他对礼治社会的抨击及其对无为而治的理想的道治社...
[期刊论文] 作者:萧汉明,, 来源:船山学报 年份:1984
王夫之曾经指出这样两种偏向:“流俗滞于物以为实,逐于动而不反,异端虚则丧实,静则废动,皆违性而失其神也。”但如果这个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在时空上只是有限的非永恒的,那末“...
[期刊论文] 作者:萧汉明,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4
王夫之对庄子可谓情有独钟.究其因,似为时世之相近而使然.在中,他说:"己未春,避兵楂林山中,磨之室也,众籁不喧,枯坐得以自念.念予以不能言之心,行乎不相涉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