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罗泽坤,, 来源:中学时代 年份:2014
“形散神不散”最初是萧云儒在1961年5月12日《人民日报》“笔谈散文”专栏的一篇名为《形散神不散》的短文中提出来的,主要指的是形式多样但不偏离主题。In the beginning...
[期刊论文] 作者:孙新峰, 来源:西部学刊 年份:2013
摘要:陕西当代文学批评界活跃着三个重量级人物,他们分别是畅广元、李星、萧云儒。...其中,畅广元是陕西学院派批评的代表,其批评关键词是文化和人格,其批评姿态是“眺望”;李星是陕西专业批评的代表,其批评关键词是思想和个性,其批评姿态是“蹲踞”;萧云儒作为陕西新媒介批评的代表,其批评关键词是西部和对视...
[期刊论文] 作者:郑可菜,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2
对于散文教学,我们经常以萧云儒提出的“形散而神不散”的论断来评价,似乎除此以外,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契合散文教学的共识。因而,现今的中小学散文阅读教学,普遍地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傅德岷,,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88
【正】“形散神不散”是60年代初萧云儒在《人民日报》“笔谈散文”专栏的一篇短文里提出来的。他说:“师陀同志说‘散文忌散’,很精辟。但另一方面,‘散文贵散’。说得确切...
[期刊论文] 作者:萧云儒,, 来源:今传媒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萧云儒,,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88
【正】二十六年前,1961年的5月12日,我在《人民日报》副刊“笔谈散文”专栏内写了一篇五百字短文《形散神不散》,文中提出的散文要形神兼备、形散神不散的观点,在散文舆论中...
[期刊论文] 作者:萧云儒,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92
【正】 贺抒玉自幼参加革命,战争年代就开始了戏剧创作并有剧本出版。五十年代参加了丁玲主持的文学讲习所的学习,正可以在文学创作上一展抱负,却因工作需要去了刊物。从五十...
[期刊论文] 作者:萧云儒,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91
【正】 (一)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重要作品。在意蕴开掘、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上,都有弥足珍贵的创造。是作者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张爱玲的一个典型篇章。小说的主题...
[期刊论文] 作者:萧云儒, 来源:商洛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有见识的作品不容易独特,但《山匪》很独特;太实在的作品,不容易有天地、有气息,但《山匪》有天地、有气息、艺术上有一种气脉,能感受到什么又说不清。这部小说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期刊论文] 作者:萧云儒,, 来源:新闻业务 年份:1961
在大家欢送自己的战友奔赴农业前綫的鑼鼓声中,我们读到了登载在《人民日报》第八版戈松写的十六篇送行的杂文。这十六篇杂文,每篇不过千字上下,然而却表达了极其诚挚的感情,...
[期刊论文] 作者:萧云儒,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86
【正】 塞上风情在江南笔调中展开,知识分子气质在劳动者的生活画面中呈示,六十年代的基本观年和知识结构常又渗进八十年代的新想法,记者向作家的蜕变,自然而又艰难……在朔...
[期刊论文] 作者:萧云儒, 来源:今传媒 年份:2006
读了薛保勤的《我在悉尼当“部长”》这本书,你由不得会说:保勤真是个勤快人,勤快真是人生一宝呀。保勤年轻干练,活力充沛,尤为勤快,腿勤、手勤、脑子勤。这些年岗位变换频频,从来是......
[期刊论文] 作者:萧云儒,, 来源:艺术市场 年份:2012
萧焕,1938年生,原名焕儒,小字思涛,陕西省长安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国画系主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日书画协会理事,长安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1958年...
[期刊论文] 作者:萧云儒,, 来源:报刊荟萃 年份:2011
赵年1953年10月生于西安,民商法研究生学历。国家高级法官,中国法学会会员,陕西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省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委员。省书法协会会员,陕西书画院副院长。赵年其多...
[期刊论文] 作者:冠勇,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9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