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9
贴近世俗的生活,如实细致地观察人生,以对人的关注为构建教义的基础,这是佛教基本理论的重要特征。应当看到,佛教的学说中对于纷扰、动荡的社会,蕴涵着批判和否定,对于民众那惨淡的......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建设世界文化大都市,已经成为近年来西安文化建设中引人关注的议题;在中国佛教史上,西安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直是中国佛教研习和弘传的中心;西安市区佛教寺院众多,不仅是都...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4
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佛学家,其《高僧法显传》不仅是他西行求法的纪实,也是一部文化意蕴深厚的著述。法显既代表了中国佛教高僧追求真理,不辞身命、坚忍不拔...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本文对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其传说进行了考辩 ,从现存的史料中提取了他一生可资确信的事例 ,介绍了其从出家到创教的过程。分析了佛陀在传教中的主要活动以及早期佛教的基本...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8
北魏太和17年初,天竺高僧跋陀至北魏后,深得崇佛的孝文帝礼遇,后随文帝迁都洛阳。相传禅法精深且喜爱幽栖林泉,而常住嵩山的跋陀,一天日丽风和之时观嵩山群峰,宛若巨莲,便产生了莲花之......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早期佛教是在与古代印度各派学说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应该从其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之后的被神化为标志。佛陀寂灭后,佛教与各派学说的交锋十分激烈,仅被......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色阴十禅境是在详尽讨论了大乘心性学说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在修证止、观时的心理特1征,被称为十禅境.由于境由妄起,故又称十魔境.色阴十境是修定者在实验亲证时的心理...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早期大乘佛教是东方哲学史、文化史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它的起源至今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对大乘佛教的研究必须依靠汉译佛典来进行是它的突出特点。一方面大乘佛教把唯心主义的......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0
中国佛教思想文化是在印度佛学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2000多年来相互融合、吸收中逐步形成的,是民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弘扬佛教止恶扬善、和谐圆融的人文理念,推动当代社......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1
西安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八宗法脉,六宗源于长安,是佛教的第二故乡。西安建设国际化文化大都市,也是利国利民、众望所归的共识;...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01
我是山西人,我是带着感情来的,但这次我到五台山觉得非常伤心,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会议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圆觉经》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其译出时间有异说,主要有:一为唐高宗永徽六年(665)由北印厨宾僧人佛陀多罗在白马寺译出(《佛祖统记》卷三十九);二是唐武则天长寿二......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中国电子教育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来源:法音 年份:2011
[会议论文] 作者:荆三隆, 陈潇,, 来源: 年份:2004
我们要讲世界观,首先就应该对"世界"这个术语有个正确的认识。世界这一概念出自佛教,《楞严经》里讲到世界的意义。"世"是迁流的意思,指时间。因为时间就像流水似的从过去流...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陈潇,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2
禅宗是佛教在中国的一个流派。“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原意为“思考”或“静虑”。由于禅宗主张修习禅定,即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安静地沉思,在彻底的寂静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思......
[期刊论文] 作者:符均,,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5
开迷解惑 寻根索源──评《佛教起源论》符均已故佛学研究者高杨教授与其哲嗣荆三隆先生合著的《佛教起源论》一书,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它封面精美,装帧大方,版式新颖...
[期刊论文] 作者:邵之茜,荆三隆,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9
位于西安城南约四十里的终南山,峰峦叠嶂,水清谷幽,其间有众多的佛教胜迹,是历代大德高僧潜心佛理、修法弘道、开宗立派的禅修宝地,也是历史上鸿生硕儒、文人雅士留连忘返的清雅之......
[期刊论文] 作者:荆三隆, 邵之茜, 来源: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05
佛教经典的阐释是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大乘佛教在长期的发展中,无论是在佛教教义的深刻性,文化内涵的广泛性上都展现出十分丰富的内容,涉及到当代社会的...
[期刊论文] 作者:邵之茜,荆三隆,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马致远散曲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历程和人生态度,也反映出元代儒、释、道三家思想对文人的影响.但历来的研究者多关注其散曲的儒家精神和道教色彩,而忽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