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8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立新,,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18
胡安国兄弟五人,早夭了两个,剩下有三位,胡安国是长兄,其大弟为胡安止,小弟叫胡安老。游酢《宣义胡公墓志铭》、张栻《钦州灵山主簿胡君墓表》等文献中对胡安国的两弟有过记...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 来源:华章 年份:2004
胡安国是两宋之际著名的经学家,以《春秋》学闻名.文章力求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胡安国的个人修养方面探讨胡安国著录《春秋传》的原因....
[学位论文] 作者:王江武,, 来源: 年份:2008
本文主要探讨胡安国《春秋传》的方法和大义。第一章讨论胡安国之前春秋学,首先是春秋观上“《春秋》经说”和“《春秋》史说”这两种互相反对的观点,。“《春秋》经说”以经...
[学位论文] 作者:王雷松,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07
本文旨在对胡安国作《春秋传》的原因、《春秋传》的学术思想及其地位的升降原因和胡安国的理学思想作一基本的探讨分析。全文共分五章,各章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胡安国...
[期刊论文] 作者:王雷松,,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胡安国是宋明时期的著名经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治学理念上承二程,下接谢良佐、杨时、游酢,在理学发展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胡安国对于心、理、性等理学范畴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王立新,,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8
论文重点辨析四事:(一)隐山名称来历;(二)胡安国过世及赠谥、受赐、丧葬之事;(三)胡安国何以葬在湘潭隐山;(四)胡安国祔墓者何以从王氏变成了刘氏。...
[期刊论文] 作者:徐建勇,,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11
胡安国《春秋传》有其鲜明的理学特色。他以二程理学作为解经的指导思想,以"六经注我"之精神,"天理人欲"二分之笔法,兼取"三传",对《春秋》作了全新的诠释。胡安国将在《春秋...
[期刊论文] 作者:王雷松,,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胡安国是两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和政治家,对两宋之际的政治和学术领域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胡安国以其《时政论》、《治国论》、《春秋传》奠定了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
[期刊论文] 作者:王立新,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胡安国与程门弟子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问题,它既关系到程氏之学的流传,又关系到湖湘学派的思想来源,澄清这一问题是有重要的学理意义的.胡安国不仅与谢良佐、杨时...
[期刊论文] 作者:聂立申,赵京国,,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5
南宋初年理学大师胡安国与臭名昭著的秦桧有何关系,史家并无深入研究。作为湖湘学派理学的传承者,胡安国为实现大宋王朝中兴、发展湖湘学派和尊君抑臣、强化皇权,主动结交秦...
[期刊论文] 作者:曾亦,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21
胡安国所撰《春秋传》,上承程颐,下启元明清三朝的春秋学研究,并成为科举考试的定本.宋人研究《春秋》,有鉴于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内忧以及辽、金相继勃兴的外患,着力发挥了《春秋》中尊王攘夷的精神,这也构成了胡安国...《春秋传》的基本倾向.此外,胡安国又对程颐《春秋》中的某些内容加以发挥,提出了"以夏时冠周月"的观点,引发了元明清三代学者的不断讨论.尤其是胡安国追随《公羊》《穀梁》对条例的重视,主张《春秋》有"一字褒贬...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丽梅,戴宏图,,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胡安国是两宋之际著名的经学家和理学家,其倾注毕生心血所著的《春秋胡氏传》专涉科场达三百年之久,同"三传"并显,被列为《春秋》四传,享誉甚隆。胡安国《春秋》之学深受孙复及...
[期刊论文] 作者:王雷松,,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胡安国为《春秋》作传,主张对夷狄乱华要膺惩,妥协投降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背华即夷更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在华夷之辨中,胡安国强调的不是地域与族群的差别,而是华夏和夷狄在文...
[期刊论文] 作者:闫云,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21
全祖望修定《武夷学案》,称胡安国“私淑洛学而大成”,足见对其学术地位之推许.但按《伊洛渊源录》所载,胡安国何以“私淑洛学”,其中渊源考察未精,至于何以称“大成”,则其奥义更未分明,此问题学界未能深究.实际上...,胡安国“私淑洛学”,是通过程门弟子、《二程遗书》和太学师友三个途径.之所以用“大成”许之,因为在洛学蛰伏和程门凋敝情形下,胡安国表彰和发展了二程道学思想,完成了二程《春秋》学的未竟之业,并在批判荆公新学...
[期刊论文] 作者:徐建勇,,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11
胡安国将理作为释经的主要原则,用“理一分殊”的理学的方法,来处理和解释《春秋》里纷繁复杂的行为和事件。通过礼理结合,理包含礼,胡安国极力发挥《春秋》中尊王攘夷的微言大义...
[期刊论文] 作者:俞杰, 来源:故事林 年份:2020
胡安国画像  胡安国,字康侯,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宋熙宁七年(1074年)生,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其幼时即能背诵《训童蒙韵语》,15岁到州学就读。...一天州学前演出大戏,学生们都弃学外出看热闹,仅胡安国一人安心诵读,州学老师非常感动,赏他纸笔佳砚。之后,他拜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弟子杨时为师,研究性命之学。...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中原,, 来源: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0
胡安国是两宋理学发展中承上启下的学者,以《春秋》学名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胡安国“灾异”说的立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以便从中管窥其为学特点及思...
[期刊论文] 作者:王立新,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2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府崇安县(宋时本建州,今属福建且已改称"武夷山市")人,生于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1074)....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湘,孟玲,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宋代理学家胡安国曾与佛僧有过密切的往来,在佛理上有着较高的造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胡安国理学思想的形成,也为他批判佛教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胡安国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起不灭心之体...,方起方灭心之用”对佛教“一心开二门”思想的吸收;二是“性善不与恶对”对佛教“性无善恶”论的吸收;三是“平常即是精妙”对佛教“平常心是道”思想的吸收.胡安国对佛教思想的批判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本体论上批判佛教...“以理为障”;心性论上批判佛教“批根拔本,殄灭人伦”;工夫论上批判佛教“不假证修而语觉地”.胡安国...
[期刊论文] 作者:阎云,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在宋代《春秋》学中,程颐承上启下,对胡安国影响甚深。通过对两部《春秋传》的比较,可见胡著对程著存在继承关系;特别是在天理、义利、夷夏、君臣等方面,胡安国对程颐多有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