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胡圣标,, 来源: 年份:2004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出露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岩体,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在区内海岸带附近,分布着一系列由花岗闪长岩基底和上覆第四纪薄层(~20m)组成的小型断陷盆地。盆地...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 来源:国外地质(北京)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1995
沉积盆地动态热体制研究可以分别在盆地和岩石圈两种尺度上进行,其目的是盆地热历史的重建或恢复。在盆地尺度下,热历史是通过地层中古温标反演而获得的;在岩石圈尺度下,则是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4
本文依据近几年在我国东南地区取得的125个大地热流数据,以区内造山带或造山带内主要大地构造单元为单位,分析和比较了各单元的大地热流特征。报道了反映各单元区域热背景的代表性......
[学位论文] 作者:胡圣标, 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2014
20世纪50~60年代,在李四光先生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我国创立了最早的地热研究与开发机构,地热事业进入早期快速发展阶段。此后,地热研究以基础性研究为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 汪集,,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4
沉积盆地动态热体制研究可以分别在盆地和岩石圈两种尺度上进行,其目的是盆地热历史的重建或恢复。在盆地尺度下,热历史是通过地层中古温标(直接或间接的)反演而获得的;在岩石圈尺......
[期刊论文] 作者:王社教,胡圣标,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0
利用准噶尔盆地196口井的温度资料及90块岩石样品热导率的测定,计算了35个大地热流数据,编制了盆地不同深度现今地温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现今为低地温、低大地热流的冷盆......
[会议论文] 作者:田云涛,胡圣标, 来源: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年份:2015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熊亮萍,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1994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表热流测量中垂向地下水干扰的校正方法,并以江西萍乡和福建安溪的二个钻也为例,说明了热流校正的具体过程,由于地下水对流传热的影响。垂向地下水渗透层内温度......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张容燕, 来源: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熊亮萍,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1990
本文依据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和地热到量资料,建立了漳州地热系统的数值模型.该模型解释了自然状态下漳州地热系统可能的热量和质量传递.模型覆盖面积约60×40km~2,囊括了...
[期刊论文] 作者:熊亮萍,胡圣标,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1994
测定我国东南地区712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计算了各类岩石的平均热导率值,该区中沉积岩的热导率值普遍高于华北地区同类岩石的热导率值。砂岩和泥岩的平均热导率值分别为3.41±......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汪集杨,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3
岩石圈热状态是制约岩石圈深部物质的力学强度及其流变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Brace等(1970)研究了圣安德烈斯断裂带震源深度分布后,将该断裂带内最大震源深度小于12~15k...
[期刊论文] 作者:熊亮萍,胡圣标,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93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东南地区现有的125个实测热流值,全区流值的变化范围为35.6-209mW/m^2,平均值为67.9±24.1mw/m^2。这些热流值中,高质量A类和中等质量B类的数据占总数的72%,热流值在区域上的分布呈现“二低一......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罗毓晖,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99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测量和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及镜质体反射数据进行的盆地热史恢复结果表明,盆地现今热流值50-75mW/m^2,背景热流值达63.6mW/m^3,而早第三纪砂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25-50Ma)盆地古热流值为70-90mW/m^2,盆地构......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世浙,胡圣标, 来源: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年份:1994
地形对地温场产生影响。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热流的实例值必须校正。本文用边界单元法模拟二维地温场的地形影响。与有限单元法比较,边界单元法具有单元剖分简单、剖分后的地形......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张容燕,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1999
认为依照Dow(1977 ) 提出的直接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估算不整合面地层抬升与剥蚀厚度的方法所获得的计算结果并非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其物理意义相当于正断层错动造成的地层缺失厚度......
[期刊论文] 作者:胡圣标,张容燕, 来源: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1998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古温标恢复含油气盆地或烃源岩热史的三种基本方法:即随机反演法,古地温梯度法和古热泫法,并阐述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此外,特别强调了古温标热史恢复的局限性......
[会议论文] 作者:汪集旸;胡圣标;, 来源:我国喜马拉雅运动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与油气晚期成藏会议 年份:2003
建立在青藏高原及邻区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库和大地热流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邻区造山带抬升剥蚀与盆地沉降沉积及热史恢复获得的热演化过程,初步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