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7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齐晓芳,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开拓了《世说》研究新领域──评介萧艾《<世说>探幽》胡光波,齐晓芳《世说新语》既是一部少有的魏晋风流宝鉴,又是一座文化价值丰厚的矿藏,清人刘熙载《艺概》甚至把它视为中国文...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乐府向来为汉代文学研究的重点,但由于时代久远和材料缺乏,研究多在低层次徘徊,赵敏俐《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从艺术生产理论出发,溯其历史源头,明其流程变化,归纳其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6
王夫之注重诗人的艺术灵性,讲求实际审验,反对成法,并不意味着他对艺术构思的忽视,恰恰相反,他对艺术创作的匠心独运特别重视,提出了以意为主、运势其中的艺术思维方法,并运...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明代提出的格调说,以唐人为其诗学圭臬,着眼于诗歌的气格声调,其艺术因素较为明显,而沈德潜则强化了伦理道德因素,意味着儒学对诗学的统摄与控制,这与清初期文化背景与沈氏个...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十七年前,在朋友处,偶翻黄瑞云先生《老子本原》初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发现一些注释与坊间相异,但其时心不在焉,过眼而已。十四年前,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内书店,见到...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金圣叹的唐诗论突破直觉感悟的传统诗论模式 ,着眼于诗文的共性 ,用散体文的创作方法来解析格律诗 ,提出以起承转合为切入点的律诗分解法 ,从而形成了自己以儒为本 ,重视伦理...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唐人诗格之"势"的产生具有深广的文化渊源,它随情而生,具有极强的变易性,受制于作者的构思与诗之体式,关乎作者的生命力,表现于诗歌则呈现为内在的情感力量与语言气势。...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石涛《画谱》在绘画起源问题上截断众源,首倡一画说,为画学找到了坚实基础,其作受直觉体验的禅思影响,避免了传统画论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不斤斤计较于已有的画法规则,而处处强...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从1982年起,赵敏俐教授相继拜伍心镇、杨公骥两先生为师。初治先秦文学,后延及两汉,最后学术阵地,牢牢钉于两汉,不管四周强敌环伺,而"我自与我周旋"。他之所以从容不迫,...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黄瑞云先生治老庄经年,《老子本原》两版后又出修订,《庄子本原》则因种种机缘,延宕至今(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此书难产,固不乏经济因素,但更因阐释繁难,让撰者大...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本文立足闻一多的生命旨趣和治学精神,分析其新诗理论与唐诗研究之间的关系,指出其古典诗学研究构成新诗理论的基础,而新诗理论是对传统诗学遗产的扬弃,其对唐诗的研究成为现...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本文从选学视角、选学形态、选学思想对二十世纪唐诗选学发展做鸟瞰式纵览,把唐诗选学分为三个时期——民国阶段、五十至七十年代、世纪末二十年,简评各期所涌现出的著名选本...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本文试从司空图的生活环境和诗学背景重新认识《诗品》的价值,主要从创作的观察体验、艺术人格的修养、审美态度的形成、艺术境界的生成、艺术结构与语言的安排、风格的造就...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诗无达诂”说虽产生于西汉,但与先秦哲学思维方式、先秦人对诗的引用解释和汉初今文经学的学术方法有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同时和诗歌之中意、象、境的复杂性...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尼采的美学,打破了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沉闷,以鲜活的生命意识,对伦理道德价值重新考量,表现人的心灵与艺术精神的完美契合,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光波,,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唐人著史,对六朝文学诋评不已。嗣后文论家,一片声讨。至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之中,即如此赞韩愈贬前人:"文起八代之衰。"八代言何?逆而推之,乃"隋、陈、梁、齐、宋、晋、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