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95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东维,李振岐,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1994
小麦白粉菌初侵染行为SEM研究胡东维,李振歧,康振生(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在禾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的初侵染过程中,寄主细胞产生一系列抗性反应从而把病原菌阻止在各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胡东维,李振歧,康振生,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1994
小麦白粉菌初侵染行为SEM研究胡东维,李振歧,康振生(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在禾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的初侵染过程中,寄主细胞产生一系列抗性反应从而把病原菌阻止在各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胡东维,, 来源:新农村 年份:2004
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膨大后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
[期刊论文] 作者:胡东维,, 来源:国际学术动态 年份:2010
由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办,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周雪平教授担任主席的第7届"杭州植物病理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10月22~25日在杭州召开。会议代表......
[学位论文] 作者:胡东维, 来源:西北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1992
该文在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不同抗性的典型小麦抗源材料上病菌侵染、发育及寄主抗性行为的基础上,重点对病菌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关键时期对Ca -...
[会议论文] 作者:胡东维, 来源:中国物理学会农林电镜学术交流会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胡东维,徐颖,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2002
利用抑制小麦细胞基因表达的方法,分析了白粉病菌与小麦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50 μg/ml的α-amanitin可有效抑制基因的表达,植物防卫反应强度大幅...
[期刊论文] 作者:胡东维, 王疏,,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12
稻曲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但其病原菌侵染机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本文对稻曲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策略...
[期刊论文] 作者:徐颖,胡东维, 来源: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本研究发现,拮抗菌357对小麦、大豆及十大功劳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及菌丝端部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超微结构上,357菌株使病原菌菌丝顶端发育畸形,细胞内线粒体退化解体......
[期刊论文] 作者:徐颖,胡东维,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2000
免疫金双标记技术可在超薄切片上同时标记两种不同的细胞组分,但传统的方法是用各个探针分别进行标记处理,费时费力,且两次标记有时相互干扰。本文通过对麦胚凝集素与纤维素酶两......
[会议论文] 作者:雍明丽,胡东维,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2
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s virens)可侵染水稻穗部而引起稻曲病。有报道显示,在中国主要水稻种植区都有此病发生并呈逐年增强的势态;近年来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
[会议论文] 作者:徐颖,胡东维, 来源:中国物理学会农林电镜学术交流会 年份:1997
[会议论文] 作者:王疏,胡东维,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4
稻曲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但其病原菌侵染机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本文对稻曲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策略.现有的研究表明,稻曲病菌可侵染水稻幼苗的胚根、胚芽鞘以及孕穗期雄蕊的花丝.病原菌不......
[期刊论文] 作者:胡东维,郎少兰,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1999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的鉴定结果表明,造成郁金香杂色综合症的主要病原是TBV,其次也有少量的植株被TBBV、TTBV及CMV所感染。TBV及TTBV病毒主要在花瓣和叶片中增殖与积累,并通过种球传给后代。TBV和TBBV可共同识......
[期刊论文] 作者:汪沛洪,胡东维, 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1993
本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抗旱性不同的6个小麦品种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0.5MPa)对参试的6个小麦品种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几...
[期刊论文] 作者:姚雅琴,胡东维, 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1992
对外壳坚硬、内部组织柔软的小粒种子的薄切片制备与染色技术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先将不同发育时期的水冬瓜种子分别用浓硫酸处理一定时间后,种皮透性增加,容易按常规方法制...
[期刊论文] 作者:张敬泽,胡东维, 来源:菌物系统 年份:2003
通过生长两天的菌丝超微结构的观察,我们首次发现在生长两天的菌丝中内含体堵塞隔膜孔帽的孔口和隔膜孔通道中折叠的细胞膜挤压通道,使通道成扁半圆形.因此,推测内含体和隔膜...
[期刊论文] 作者:胡东维,张敬泽, 来源:菌物学报 年份:2004
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标记研究了哈氏木霉分生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分生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分生孢子壁的发育是有个由薄而光滑到厚而有疣的过程;期间脂......
[期刊论文] 作者:胡东维,李振岐, 来源:菌物系统 年份:1997
利用电镜技术对不同抗病性小麦品种上白粉菌吸器发育及相应寄生细胞变化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吸器的Ca^2+-ATP酶活性及几丁质的分布进行了细胞化学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白粉菌(Bhumeriagraninisf.sp.tritici)成熟......
[期刊论文] 作者:胡东维,李振岐,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98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对小麦白粉病菌与不同抗性寄主相互作用中乳突反应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微结构上乳突反应是所有侵染位点的共有特征:大量线粒体、多聚核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