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肖递祥, 来源:四川气象 年份:2006
在引进省局推广应用的卡尔曼滤波温度预报方法的基础上,通过2004~2005年的预报试验,在对预报因子不断进行了组合和优化后预报效果稳定,客观预报结果基本接近预报员的主观预报水平......
[会议论文] 作者:杨康权;肖递祥;, 来源: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年份:2014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和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8-11日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及其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肖递祥, 祁生秀,, 来源:四川气象 年份:2003
通过对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发现强冷空气是经西北方向和东北回流方向共同作用进入巴中市及整个川东北地区的,500hPa贝湖-巴湖横槽的转竖、断裂和演变是决定强冷空气入侵的...
[期刊论文] 作者:肖递祥,祁生秀, 来源:四川气象 年份:2007
本文对1961年以来巴中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做了详细分析,并利用NCEP月平均环流资料分析了旱涝成因,从500hPa环流、ENSO、高原积雪以及太阳黑子等因...
[期刊论文] 作者:肖递祥, 顾清源, 来源:四川气象 年份:2004
选取2003年巴中市出现的三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对巴中市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动力诊断合成分析,揭示了巴中市形成大暴雨的一种典型形势:都是发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地区呈两...
[会议论文] 作者:郭银尧,肖递祥, 来源:2015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年份:20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加密自动雨量站、Google earth地形资料等,采取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出现在宜宾市珙县孝儿镇的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局地暴雨发生前期持续数日的高温高湿状态使得大气不稳定能量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莹,肖递祥,陈莹, 来源: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年份:2020
利用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模型生成短时强降水(≥20mm/h)概率预报产品,并对其进行"点对面"模糊检验试验。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20mm/h)概率预报和SWC_WARMS模式最大小时雨量(...
[会议论文] 作者:康岚;师锐;肖递祥;, 来源:201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年份:2016
利用多元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年4月4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极端大风天气过程.分析指出,高空冷平流、地面冷空气和前期高温是本次大风天气发生的背景条件.盆地不同位置环境场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杨康权, 龙柯吉, 肖递祥,, 来源: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年份:201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2013年1月成都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以及地面气象要素演变。结果表明:(1)此次持续的污染天气出现在高空为弱......
[期刊论文] 作者:肖递祥, 杨康权, 祁生秀,, 来源:气象 年份:2012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日和7月23日四川盆地出现的两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环境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肖递祥,毛家勋,李庆, 来源:暴雨灾害 年份:2010
利用FY-2C TBB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09年7月四川省攀西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MCS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暴雨由-MCS发展增强所致,暴雨中心米易6h内出现降...
[会议论文] 作者:郭银尧[1]肖递祥[2], 来源:2015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年份:20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加密自动雨量站、Google earth地形资料等,采取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出现在宜宾市珙县孝儿镇的一次局地大暴雨...
[期刊论文] 作者:王佳津, 肖递祥, 王春学,,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04
论文利用1961—2015年四川盆地104个国家气象站资料和同期NCEP资料,筛选四川盆地极端暴雨过程并进行分型,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 4),定量分析了不同类型极...
[期刊论文] 作者:顾清源,肖递祥,祁生秀, 来源:200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年份:2006
本文利用高空实况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对2005年"7.8"四川盆地东北部致洪大暴雨天气过程中西南低涡活动特征进行了中尺度诊断分析,分析发现大暴雨出现在西南低涡控制下的地面...
[期刊论文] 作者:张琪,肖递祥,肖红茹,罗辉, 来源: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年份:2019
利用SWCWARMS模式产品、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7年7月27~28日和2018年7月26~27日四川盆地两次强降水过程中的环境场、降水量和物理量场等进行了12h、24h预报时效的天气学检验...
[期刊论文] 作者:张琪,任景轩,肖递祥,康岚, 来源:气象 年份:2017
利用FY-2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2016年5月6日四川盆地暴雨对流云团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对流云团易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边坡陡峭......
[期刊论文] 作者:肖递祥,顾清源,祁生秀, 来源:暴雨灾害 年份:2009
2008年7月14—15日,四川盆地西部“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在非典型热力条件下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其天气...
[期刊论文] 作者:张琪,任景轩,肖递祥,康岚,, 来源:气象 年份:2017
利用FY-2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2016年5月6日四川盆地暴雨对流云团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对流云团易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边坡陡...
[期刊论文] 作者:肖递祥,郁淑华,屠妮妮,, 来源:高原气象 年份:2016
利用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500 hPa分别为西风槽、切变线和切变流场影响背景下、移出高原后维持48 h以上的3次典型高原低涡个例,分析了低涡维持期间500 hPa环境场、主要影响系统、涡度与温度平流、200 hPa形势场及垂直动力结构,并利用涡度方程对总涡......
[期刊论文] 作者:肖递祥,屠妮妮,祁生秀, 来源:高原气象 年份:20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西南区域模式WRF_RUC产品,对2012年8月17-18日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脉沿线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明显高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