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耿安松, 来源:地球化学 年份:1995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在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耿安松(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从沉积(无机)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已经做了大量...
[期刊论文] 作者:熊永强,耿安松, 来源: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年份:1996
GC-IRMS技术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熊永强,耿安松(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色谱-同位素质谱,地球化学,单体稳定碳同位素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含有丰富的母质来...
[期刊论文] 作者:耿安松,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份:1999
文章介绍了广州分院组织广州地区中科院所属研究所与广东省开展科技合作,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并壮大自己的成效,以及进一步拓展合作的设想与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耿安松, 来源:地质地球化学 年份:1991
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油田生产需要的迫切性使笔者选择了生烃性能、排烃量、排烃效率以及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变化这一研究课题,以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内下第三系生油岩为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耿安松, 来源:中国国家天然气科技攻关20年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5
回顾了参加“七五”到“十五”4轮国家天然气科技攻关的整个过程,概括了在此过程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攻关”经历表明,国家天然气攻关计划的实施,为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
[期刊论文] 作者:耿安松,, 来源:科学新闻 年份:2001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而对于我来说,是党的关怀使我战胜了凶恶的病魔,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我是文革后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除了在地质队工...
[期刊论文] 作者:G.Kuklaiskin,耿安松, 来源:地质地球化学 年份:1985
晚更新世连续沉积记录了两次主要的较迅速的环境变化,一次与末次冰退作用一致,年龄为14000—10000年;另一次标志着从温和的间冰阶环境向盛冰期环境的转变,发生在末次冰期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慰饴,, 来源:科技潮 年份:2004
今年10月初,我们来到广州。看到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社会繁荣,人心振奋。广东人民正在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对广东省提出的“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以饱满的热情...
[期刊论文] 作者:耿新华,耿安松,, 来源:海相油气地质 年份:2013
应用高压封闭体系.对海相碳酸盐岩干酪根进行了热裂解模拟实验,并从气态烃、非气态烃产率及碳同位素演化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千酪根作为气源的生气机理。在模拟......
[期刊论文] 作者:耿新华,耿安松,, 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年份:2008
对源自海相碳酸盐岩的原油进行了动力学模拟实验,阐述了该原油再次热解过程中气态烃组分的演化特征和生成动力学参数。运用动力学参数将模拟实验结果外推到地质条件下,结果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耿新华,耿安松,, 来源:海相油气地质 年份:2011
以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作为研究重点,用生烃动力学方法来研究碳酸盐岩生油气过程,对各组分的生烃动力学参数进行标定,并应用热解动力学参数确定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
[期刊论文] 作者:廖泽文,耿安松,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2002
稠油和油砂是广泛存在的重要资源,沥青质等重质组分的存在是难以直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关键因素。移动稠油和油砂中重质组分的轻度氧化降解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氧化降解体系为......
[期刊论文] 作者:廖泽文,耿安松,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3
沥青质分子骨架中吸附、包裹了一些烃类组分,这些组分较少受到油藏后期演化的改造,被认为具有原生性,包含有重要的有机地球化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轻度化学氧化降解处理...
[期刊论文] 作者:熊永强,耿安松,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0
本项研究主要是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沥青质热稳定实验,研究热解温度对生物降解原油中生物标志物的恢复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40℃时,沥青质组分具有最大的产油率。......
[期刊论文] 作者:廖泽文,耿安松, 来源:地球化学 年份:2001
沥青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分析可以反映出其分子结构上的特征 , 红外吸收因子 Z [I(1 380 cm-1)/I(720 cm-1) ]能指示不同来源沥青质的母质类型 ; 吸收因子 Y [I(1 6...
[期刊论文] 作者:耿安松,陈义贤,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份:1991
采用高温高压半封闭实验体系,对大民屯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进行了排烃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制约生油岩排烃量的因素是有机质丰度,而制约生油岩排烃效率的因素则是有机质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廖泽文,耿安松, 来源: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2000
对沥青质的热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沥青质热解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E和指前因子A在指示油藏母质类型和成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的相关性在油藏演......
[期刊论文] 作者:耿安松,熊永强, 来源: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1999
采用色谱-同位素比值质(GC-IRMS)技术测定辽河油田西部凹陷不同生物降解程度的原油样品中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未降解或轻微降解油,做GC-IRMS测定时,应先进行正、异构烷烃组分......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云鹏,耿安松, 来源:天然气工业 年份:1999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了鄂尔多斯盆地表烃类的遥感探测研究,分析了鄂尔斯盆地由于烃类微渗漏造成的“褪红”粘土矿化,碳酸盐化及热惯量和地温异常等地表异常标志的成分特征与光谱响......
[期刊论文] 作者:盛国英,耿安松,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1991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碳同位素比值质谱仪研究了生油岩热模拟液体产物等样品中正烷烃的单个化合物碳同位素分布与特征,初步探讨了此项新技术在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