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胡镛,胡亚美,赵全,耿兰增,石慧文,李蓓,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6
用流式细胞仪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周期分布的研究郑胡镛胡亚美赵全耿兰增石慧文李蓓我们用流式细胞仪对16例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进行了DNA测定和分析,并对其生物学...
[期刊论文] 作者:吴敏媛,耿兰增,张永红,王燕霞,李龙,胡亚美,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7
左旋门冬酰胺酶引起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六例吴敏媛耿兰增张永红王燕霞李龙胡亚美目前国内外许多治疗组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采用以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主的多药联合...
[期刊论文] 作者:黄费祥,耿兰增, 来源: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年份:1997
肝豆状核变性(HCD)又称Wilson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肢体震颤、肌强直、构音困难、精神症状、肝硬化及角膜色素环(K-F环)。本病因铜沉积部位的主次、先后不同而首发,临床表现各异,......
[期刊论文] 作者:耿兰增,杨双,陆小彦, 来源:中国医刊 年份:2003
1本病的临床特点1.1患者为学龄儿童,以间断恶心、面黄乏力为主要临床症状发病,并出现有腹疼,消化道症状及乏力等表现....
[期刊论文] 作者:耿兰增,杨双,陆小彦, 来源:中国医刊 年份:2003
患儿 ,女 ,7岁半 ,1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恶心伴上腹疼 ,不伴发热 ,食欲好 ,未予治疗。于 3个月前恶心呕吐加重伴全身乏力 ,在当地医院检查ALT2 0 0U/L ,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住院治......
[期刊论文] 作者:耿兰增,赵新民,巩文玉,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年份:1999
患儿男,5岁。主因双下肢皮肤紫癜20余天于1997年5月22日入院。于入院前20天发现双下肢皮肤少量出血点,10天前碰伤后出现大片瘀斑,在当地经骨髓检查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转来我院住院。体......
[期刊论文] 作者:耿兰增,张永红,赵新民, 来源: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1999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简称急淋)在近20多年以来,总体疗效有较明显改善,长期无病生存率已达70%,这有赖于治疗初期采用肿瘤细胞敏感的大剂量化疗、缓解后的强化巩固及脑膜白血病的预防......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永红,赵新民,耿兰增, 来源:白血病 年份:1998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重要化疗药物。近十余年以来,在提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持续完全缓解率(CCR)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北京儿童医院从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应用此药来治疗急性淋巴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陈静,耿兰增,赵新民,倪荣华, 来源: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顾其胜,耿兰增,张天仁,, 来源: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年份:1988
活化的人血浆蛋白C具有抗凝和促纤溶功能,人血浆蛋白S是活化蛋白C,使其发挥生理效应必要的辅因子。1977年Discipio首先在美国西雅图(Seattle)从人血浆中分离出此蛋白,因此命...
[期刊论文] 作者:耿兰增,赵新民,王强,李彬, 来源: 年份:1999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全部患儿均检测常规血液学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指标,部分患儿行骨髓病理、免疫组化、干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检查。并以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和追踪。以SPSS软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8例中难治性贫血(RA)占5......
[期刊论文] 作者:李蓓,耿兰增,石慧文,郑胡镛, 来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份:2001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细胞DNA含量和倍性情况,了解其生物学意义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取29例初诊ALL儿及10例骨髓像正常的非白血病患儿的骨髓细胞,采用...
[期刊论文] 作者:孙冰,吴润晖,耿兰增,赵新民, 来源: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李蓓,李志刚,耿兰增,吴润辉,吴敏媛,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份:2003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染色体变化及预后. 方法通过短期培养法对43例ANLL患儿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3例ANLL患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74 %(32/43),结构异常与白血病类型有特殊的对应关系;其中结构异常50 %,数目......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永红,吴敏媛,耿兰增,胡亚美, 来源: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200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案对儿童AML的治疗效果. 方法按不同治疗方案将56名儿童分为两组:A组32名,采用以DA或IA为主的传统诱导方案,随后给VM26+Ara-C巩固治疗及以POAP为主的维持...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华,张永红,吴敏媛,耿兰增, 来源: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2000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法,对95例ITP病人按治疗方法不同共分为三组:口服激素治疗、激素冲击治疗及丙球冲击治疗。结果显示,本研究显示口服激素...
[期刊论文] 作者:吴润晖,耿兰增,张瑞东,吴敏媛, 来源: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年份:2003
目的:研究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及与长春新碱、地塞米松(VD)合用时加用6巯嘌呤(6MP)后的副作用情况。方法:将HD-MTX+VD加6MP组12例高危病人出现的粘膜反应及骨髓抑制情况与单用HD-M......
[期刊论文] 作者:石慧文,胡亚美,耿兰增,赵辉,臧晏, 来源:北京医学 年份:1996
总结了在二年内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为主的方案(IA)治疗复发ALL和AML。等白血病患儿21例。结果表明14例有效(9例CR,5例PR),其中7例为AML。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全血最低期为用药后的第12~16.5天,约于第......
[期刊论文] 作者:张大伟,臧晏,耿兰增,石惠丈,吴敏媛, 来源: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2002
从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染色体改变,探讨本病的特点.方法是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改变.结果显示,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多见于4岁以下儿童,以白细胞增...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永红 赵新民 耿兰增 丛玉英 蔡冰, 来源: 年份:1997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