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震云,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当代楚辞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评翟振业《离骚自我新论》和《天问研究》黄震云翟振业先生的两本专著《离骚自我新论》和《天问研究》,经过艰苦的努力,已经分别由百花文艺出版社...
[期刊论文] 作者:张来芳,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1994
新颖 系统 稳健──简评翟振业《离骚自我新论》张来芳《离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品,至今(1992年止),《离骚》研究专著达50多种,或训释,或考辨,或音义,或今译,都是传统研究方法的...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屈赋与音乐文化翟振业要论证屈赋与音乐文化的关系,自然离不开屈原其人。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从小就接受贵族文化的熏陶,即接受北方《诗》、《书》、《礼》、《乐》、《春...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天问》中所见的产翁习俗翟振业“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王逸《章句》云:“禹,鲧子也。言鲧愚狠愎而生禹,禹少见其所为,何能变化而有圣德也。”“腹”原作“愎”,形近而误。《章句...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论王维《辋川集》的蒙太奇美翟振业阅读中国古典诗歌,不难发现存在着相当于蒙太奇手法的表现艺术。诗里的不同“画面──镜头,按某种方式联接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含义,收到出乎意...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新解翟振业《天问》云:“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王逸注:“勤,劳也。屠,裂剥也。言禹母背而生,其母之身分散竟地,何以能有圣德忧劳天下乎?”(《楚辞章句》)王...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天问》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翟振业《天问》是屈赋里一篇奇峰突兀的奇文,这是古今学者一致的看法,二千年来注释者虚继不绝,均欲穷究《天问》的本事,揭开一个个问题的谜底。本世...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诗经》忧患意识论翟振业忧患意识的源头可以上溯至人类意识产生的最初阶段,是人类在与自然的严酷较量中一次次地惨遭失败又一次次崛起的经验积淀,它埋藏在人类意识的最深层次...
[期刊论文] 作者:梁成, 来源: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正】 翟振业教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26.5万字 屈原《天问》的研究,自清末以来直至当代可谓人才辈出。但由于《天问》自古难治,歧义纷纭,所以在《楚辞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梁溪, 来源:吴中学刊 年份:1997
【正】 我校中文系教授翟振业、社科系讲师周宏合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全书26万字,分为12章:第1章概述中国文化产生的渊源;第2章到第6章分别论述了中国文...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1990
在我国星汉灿烂的诗歌百花园地里放射出一朵具有季节光辉的绚丽鲜花——《离骚》,既是时代文明的华灯,又是民族精神的升华.作品通过抒情主人公——太阳神“自我”,强烈...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正】 最早对“互文”下定义的是唐人贾公彦,他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仪礼注疏》)。这就是说互文的内涵具有互相体现、互相渗透、互...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1983
【正】 幽默一词在我国古代的原义是"寂静无声",语出屈原《九章·怀沙》:"(月旬)兮杳杳,孔静幽默。"王逸注:"言江南山高泽深,视之杳杳无所见,野甚清静,听之静默无所闻。"...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吴中学刊 年份:1995
【正】 传统的现代涵义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沿传下来的诸文化因素的复合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个巨大的复合体,它包含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一肌一容,展态极妍。“一”应该怎样解释?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是“任何一部分的肌肤,任何一种的姿,容都娇媚极了。”《历代散文选》的注释是“每一部分肌肤,每一种姿态,...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2
艺术丑是现实中丑形象的再现 ,是客观存在的 ,传统的化丑为美理论把美丑的本质属性混同了。美就是美 ,丑就是丑 ,两者有着不同的特质 ,如果把生活丑在艺术中打扮成美 ,那是歪...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玉溪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7
【正】 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王逸《章句》云:“奇,异也。或曰:奇服,好服也。”又道:“言己少好奇伟之服,……”历代学者皆承王氏旧说。笔者认为“奇服”乃“长服...
[期刊论文] 作者:翟振业,,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一般而言,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是在相对隔阂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有着自己相对的独立性与稳定性。众所周知,屈原的作品是在楚国巫风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