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8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翁景华,, 来源:中国食用菌 年份:1986
为开发利用我省丰富的蔗渣资源,提高蔗渣经济价值,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筛选出了适应于蔗渣栽培的黑木耳菌株和高产稳产的蔗渣培养基配方,并在福州金山(福建农学院甘蔗研究所协...
[期刊论文] 作者:翁景华,, 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 年份:1982
石灰碳化煤球的容量分析方法,具有省时节电、快速准确的特点.但是,在用此法(有效氧化钙的蔗糖法,总氧化钙的EDTA法)分析计算石灰碳化煤球的碳化度和石灰含量时,由于没有把石...
[期刊论文] 作者:傅永春,翁景华,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1990
根据黑木耳喜光、喜湿、好氧的生长特性,利用甘蔗田间自然生态条件,研制一套“蔗沟吊袋”栽培工艺,合理地利用甘蔗叶层下适宜的光通量和蔗畦土壤对温湿度的调节作用,使蔗沟内...
[期刊论文] 作者:傅永春,陆秀新,杨菁,翁景华, 来源: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年份:1991
针对蔗渣栽培黑木耳污染率高、产量低的问题,通过7个黑木耳菌株品比试验,筛选出优质高产的D—5菌株.表现出菌丝生活力强,日均长速达4毫米,比其他6个菌株生长快0.7—1.2毫米;...
[期刊论文] 作者:傅永春,翁景华,陆秀新,杨菁,,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1990
根据黑木耳喜光、喜湿、好氧的生长特性,利用甘蔗田间自然生态条件,研制一套“蔗沟吊袋”栽培工艺,合理地利用甘蔗叶层下适宜的光通量和蔗畦土壤对温湿度的调节作用,使蔗沟内...
[期刊论文] 作者:傅永春,翁景华,陆秀新,杨菁,,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85
近年来,国内已有采用锯木屑、棉籽壳等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成功经验,但利用甘蔗渣栽培黑木耳的报道甚少。为了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蔗渣资源,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了改进蔗渣培养...
[期刊论文] 作者:博永春,扬菁,陆秀新,翁景华,, 来源:中国食用菌 年份:1985
实践证明,代料栽培香菇是发展香菇生产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按现有的栽培工艺,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大约需要8-11个月的时间,而产菇期长达6个月之久,每平方尺可产鲜菇3斤左右,仍...
[期刊论文] 作者:傅永春,翁景华,陆秀新,杨菁,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84
黑木耳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很高的食用菌.近年来,国内采用代料栽培已获得成功.据报道,木屑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为50~70%;棉籽壳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为60~80%,蔗渣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只...
[期刊论文] 作者:傅永春,陆秀新,翁景华,杨菁,,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84
黑木耳是一种喜湿性菌类,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不仅需要潮湿的环境,同时基质内还需含有足够的水分,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我们采用塑料泡沫做床垫,进行袋栽黑木耳水分管理试...
[期刊论文] 作者:黄大斌,杨菁,黄进华,翁景华, 来源:食用菌学报 年份:2001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樟芝 (Antrodiacinnanonea)的菌丝体、子实体及孢子形态 ,初步研究了樟芝的生物学特性。发现樟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8℃ ,木屑培养基的最适含水量为5...
[期刊论文] 作者:翁景华,杨菁,石士钦,郑颖,高振峰,,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87
继室内蔗渣栽培黑木耳试验(见《食用菌》1985年第4期)之后,我们于1985年秋在福清厂基地又进行了蔗田挂袋栽培试验,收到了比室内挂袋栽培还要好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一)材...
[期刊论文] 作者:傅永春,翁景华,陆秀新,杨菁,陈如凯,谢仙环,林炎,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87
前言为了充分利用蔗渣资源,提高蔗田经济效益,1984年秋,福建省农科院地热所同福建农学院甘蔗所协作,以蔗渣为原料,利用蔗田生态条件,在蔗沟套栽黑木耳试验获得成功。1985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