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 翁孟武,,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4
皮肤免疫学进展(二)皮肤免疫系统张学军,翁孟武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于其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形成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天然屏障。皮肤不但具有防御功能,还是个有独特免疫功能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翁孟武,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皮肤病免疫学进展(三)皮肤病相关自身抗体张学军,翁孟武皮肤自身免疫病的特征之一是循环中存在与某一特定组织或细胞成分起反应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皮肤病发生机理、临床特...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翁孟武,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皮肤病免疫学进展(-)皮肤抗原张学军,翁孟武近10年来,随着免疫电镜(IEM)、单克隆抗体技术、免疫组化和分子免疫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人们对皮肤抗原,尤其基底膜带(BMZ)和表皮抗原的性质和意义有了深...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翁盂武,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皮肤免疫学进展(二)皮肤免疫系统张学军,翁孟武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于其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形成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天然屏障。皮肤不但具有防御功能,还是个有独特免疫功能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杜卫,张学军,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结节性类天疱疮2例杜卫,张学军,翁孟武结节性类天疱疮(pemphigoidnodularis,PN)是类天疱疮的特殊类型,好发于老年女性,有丘疹。结节伴水疱,类似结节性痒疹,临床易误诊。...
[期刊论文] 作者:周曙霞,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5
真表皮分离与免疫金标技术在研究大疱性皮肤病中的应用周曙霞综述翁孟武审校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00040)长期以来,研究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大病性皮肤病的免疫组化技术主...
[期刊论文] 作者:周曙霞,张学军,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3例报告周曙霞,张学军,翁孟武,施守义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00040)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是一种较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皮肤受轻微外伤或...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翁盂武,等,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免疫诊断张学军,翁孟武,施守义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是一种少见的大疱病,其自身抗原为皮肤基底膜带(BMZ)的致密层下Ⅶ型前胶原成分,分子量290KD[1]。...
[期刊论文] 作者:翁孟武,,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3
SLE病人皮损和临床上正常皮肤的真皮和表皮连接处(DEJ)经常可发现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的沉积.临床上正常皮肤DEJ处Ig和补体沉积也见于某些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过敏性紫癜的病...
[期刊论文] 作者:翁孟武,,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3
本文报告2例寻常狼疮病人,发现其皮损部真与表皮连接处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其中1例测到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例1,46岁,女性。1979年3月,在左耳周围出现无症状的丘疹性损...
[期刊论文] 作者:翁孟武,,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3
已发现结节病与免疫系统障碍有关,其确切机理尚有争论.作者应用由鼠杂交瘤产生的、分别对人T细胞及其亚群(辅助性/诱导性和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特异的单克隆抗体OKT3...
[期刊论文] 作者:翁孟武, 来源:中国免疫学杂志 年份:1988
[会议论文] 作者:翁孟武,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1
本文研究性传播疾病中梅毒和淋病的病原体类型,人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翁孟武,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3
痢特灵药疹患者外周血的免疫学检测显示:发疹期B细胞数增加,功能增强和CIC增高:T细胞数减少和功能降低.临床上有一定潜伏期,皮损以尊麻垂为主,伴内脏损害,提示此类药疹表现为l型血清病样反应.非特异性LTT与CIC的变化与病情间呈平行关系.治疗服用痢特灵的发疹率......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翁孟武,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3
以1mol/L盐裂正常人皮肤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ⅡF)检测31例表皮下大疱病患者血清,26例(83.9%)检出抗基底膜带(BMZ)抗体,而常规ⅡF仅11例(35.5%)检出此种抗体。结果提示,盐裂皮肤ⅡF较常规ⅡF敏感,并可根据免疫球蛋白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翁孟武,B.Safai, 来源:中国免疫学杂志 年份:1988
用人表皮细胞悬液免疫小鼠,产生19株单克隆抗体(单抗),以正常人皮肤为底物。作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IF),根据其染色类型,可将人表皮细胞抗原至少分成7种4大类.Mice were immu...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翁孟武, 来源:中国药理学通报 年份:1993
6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注意某些药物可以诱发天疱疮。近年来,由于D-青霉胺和开博通等巯基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诱导性天疱疮(Drug-induced pemphigus,DIP)病例不断增加,...
[期刊论文] 作者:翁孟武,张学军, 来源: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杨森,翁孟武,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0
目的 比较免疫印迹(IB)和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SABD)基底膜带自身抗体(BMZ-Ab)的敏感性和特异怀。方法 分另应用IIF和IB技术对97例SABD患者血清中IgG型或IgA型BMZ-Zb进行检测。结果 IIF法阳......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翁孟武,,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年份:1993
简要介绍免疫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应用此项技术研究大疱性皮肤病抗原所获得的成果以及在大疱性皮肤病诊断中的价值。...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