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0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中医学报 年份:2010
目的:探讨唐宋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各方。方法:分析唐宋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和胃、补中、疏肝、宣通、开郁、补肾、分利七法并结合不同证型的患者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唐宋教授治...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2003
采用疏肝健脾之法,以逍遥散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作为治疗组,并设对照组29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上有显著差异(P<0.01),...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中医学报 年份:2020
从六经欲解时调理三阴三阳开合枢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失眠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治法为:开太阳、调营卫,即开达卫气,使卫气昼夜循行正常、营卫之气调和;合阳明、降阴气,即收敛阳明...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中医学报 年份:2020
新型冠状病毒为中医的“疫毒”,且应属“燥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其病因病机是燥热伤肺,疫毒之邪伏藏于肺,兼有湿热阻滞、脾肺气虚、寒湿困脾。本病宜辨病...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份:2011
唐宋老师是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4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潜心钻研,...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2003
哮喘虽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阻于肺有关,但肝胃在哮喘发病过程中,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肝气上逆冲肺可发哮喘,胃气上逆冲肺也可发作哮喘.肝胃的升降功能和津液调节...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200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黄芪、白芍、白及、丹参、白花蛇舌草等)与西药(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8例,并设对照......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光明中医 年份:2008
药物性肝病是由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增多,药物性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发现有600种以上的药物其中...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200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 (黄芪、白芍、白及、丹参、白花蛇舌草等 )与西药 (雷尼替丁 )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5 8...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21
从六气“标本中气”学说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和证治原则.治病之道,在于明乎标本,治病之法,在于求本,或求本气,或求标气,或求中气,皆是求本治本,本者,阴阳也.只有明辨并遵循六气“标本中气”的分配和从化规律,把握住六气的标本阴阳变化,才能抓住疾......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22
六气“标本中气”学说源于《内经》,是中医气化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治病求本要遵循的重要理论原则.六气“标本中气”学说的意义在于指导医生治病要辨标本、明标本、求标本,从而治病求本.分析认为:“中气”是天地之气的通道(天地之中气);“中气”是天地......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李广,,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份:2011
唐宋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中医师承指导老师、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4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潜心钻研,学验俱丰,擅长治疗脾胃、...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李彦杰,,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年份:2009
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主治风热疫毒之邪壅滞于上焦,发于头面的大头瘟证,基本病因病机为风热疫毒壅于上焦,故其组方主要体现出清热解毒与疏散风热的配伍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 李彦杰,,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份:2008
张磊老师是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教学临床近60年,学验俱丰。笔者作为河南省第二期高级中医继承型人才班学员,有机会跟随张磊老师学习,受益匪浅。张师治疗失眠的经验可概...
[期刊论文] 作者:何振伟,续海卿,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2002
自1997年7月~1999年10月,笔者采用化痰祛瘀益气温阳法治疗肺心病1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李金祥,续海卿, 来源:河南中医药学刊 年份:1999
比类取象是中医学的特点,中医学深受《易经》的影响,在形成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理论时,利用了六爻模型,即比类了六爻之象。《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六爻自下而上排列有爻位之......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李金祥, 来源: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顾植山, 来源:中医学报 年份:2021
顾植山教授根据《黄帝内经》提出了天虚、人虚和邪虚的"三虚"致疫说。天虚指自然界变化节律失常;人虚指人体抗病能力不足;邪虚指直接致病源的侵犯。无论外感病或内伤病,人虚...
[期刊论文] 作者:续海卿,何振伟,等, 来源:中医研究 年份:200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