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7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类延宝,,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年份:2007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世界面临的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土壤密切相关,目前危害土壤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和重金属污染。杨树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和......
[学位论文] 作者:类延宝,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04
以小麦种子"淄麦1号"(Triticum aestivum L.cv.Zimai 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胁迫下小麦种子/幼苗的生理反应,内容包括基本生理指标(萌发率,生长量,萌发指数,萌发...
[期刊论文] 作者:陈珂,类延宝, 来源:现代农业科学 年份:2009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和治理过程的原位性等优点。笔者主要对植物在重金属环境胁迫下的响...
[期刊论文] 作者:类延宝,肖海峰,冯玉龙,, 来源:生物多样性 年份:201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入侵植物能通过杂交和基因渐渗等对本地种造成遗传侵蚀,甚至产生新的"基因型"来影响本地种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生境片断化,改变本地种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基因...
[期刊论文] 作者:类延宝,田向荣,等,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份:2002
植物抗盐研究内容涉及从盐害信号的识别,信号转导直到基因表达的调控,最后表现为离子平衡和水分平衡的重建,及渗调物质的合成和其他生理生化变化的个个方面,植物抗盐是多基因调控......
[会议论文] 作者:胡朝臣,刘学炎,类延宝, 来源:第十四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年份:2015
外来植物成功入侵造成本地共存种物种数和生物量显著降低,重度入侵甚至造成本地种无法共存.入侵种和共存植物对营养元素(如氮、磷)的利用策略直接关系到植物能否成功入侵和能否维持共存关系.我们以我国西南(云南西双版纳孔明山入侵样地)典型菊科外来入侵植物(紫......
[期刊论文] 作者:钱春梅,类延宝,宋松泉, 来源:云南植物研究 年份:2004
绿豆(Vigna radiata)种子的吸水曲线未出现明显的“平稳期”。种子萌发50%的时间和热时间分别为11h和11.5度天。在吸胀初期,种子的相对电导率迅速增加,然后下降。随着脱水时间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珂,蒋祺,类延宝,尹春英,,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9
综述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理及进展。...
[会议论文] 作者:宋蒙亚, 余雷, 姜永雷, 类延宝,, 来源: 年份:2004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致使贡嘎山海螺沟冰川不断消融退化,而在冰川退缩区域发生了典型的植被原生演替过程。海螺沟冰川退缩后,退缩区域经过3年的裸露和地形变化,第4年开始有种子...
[期刊论文] 作者:董廷发,冯玉龙,类延宝,张丽坤,,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2
以云南南部的沟谷雨林(湿润生境)和干热河谷萨瓦纳(savanna)稀树灌丛(干旱生境)中共31种主要优势木本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叶片主要功能性状单位面积叶干重(LMA)、单位干重氮含...
[期刊论文] 作者:杜流姗,陆琦,梁紫嫣,类延宝,,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9
植物光合能力反映植物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研究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光合生理特性有助于理解植物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光合策略,阐明原生演替过程物种代替与群落演替的生理机制。以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早、中、后3个时期中9种优势植物......
[期刊论文] 作者:陆琦,杜流姗,段宝利,类延宝,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21
植物-土壤反馈是揭示陆地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关键环节,为理解植物间相互作用及植被群落变化过程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贡嘎山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早(5~10年)、中(30~40年)和晚期(80~1...
[期刊论文] 作者:类延宝,宋松泉,傅家瑞,程红焱, 来源:植物学通报 年份:2004
双组分系统由感受信号输入的组氨酸 (His) 蛋白激酶和调节信号输出的反应调控因子组成,涉及许多原核生物、真菌、黏菌和植物的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中,还存在更复杂的包括杂合的His激酶、磷酸传递中间体和反应调控因子的信号系统,称为多步骤双组分系统。最......
[期刊论文] 作者:类延宝,田向荣,张利平,蒋昌华,,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年份:2002
植物抗盐研究内容涉及从盐害信号的识别,信号转导直至基因表达的调控,最后表现为离子平衡和水分平衡的重建,及渗调物质的合成和其他生理生化变化的个个方面。植物抗盐是多基因调控的综合性数量性状。......
[期刊论文] 作者:张常隆, 李扬苹, 冯玉龙, 郑玉龙, 类延宝,,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9
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为探讨表型可塑性和局域适应在其入侵中的作用,在高、低海拔的两个样地内,测定了来自云南南部640~2450m海拔范围的6个种源的紫茎...
[期刊论文] 作者:柴伟玲, 类延宝, 李扬苹, 肖海峰, 冯玉龙,,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4
大气CO2浓度升高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研究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的差异,有助于准确预测和管理外来植物入侵。基于封顶式CO2生长室,模拟大气CO2浓度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刘刚, 孔继君, 韩斌, 巩合德, 类延宝,, 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2011
社区自然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区居民的经济及福利水平提高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一些经验教训。...
[期刊论文] 作者:夏红霞,张跃,樊艳欣,杜流姗,类延宝,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21
冬瓜杨(Populus purdomii)为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常作为植被演替和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针对雌雄异株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贡嘎山高(2600 m,性比偏雄)和低海拔(2000 m,性比平衡)雌雄冬瓜杨......
[期刊论文] 作者:冯玉龙,廖志勇,张茹,郑玉龙,李扬苹,类延宝, 来源:生物多样性 年份:2009
进化假说认为,在入侵地外来种能发生遗传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最终成功定殖和扩散。种内或种间杂交、遗传漂变、新环境带来的新的选择压力等是促使外来种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在......
[期刊论文] 作者:郑玉龙,类延宝,李扬平,杨成源,廖志勇,张茹,,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09
研究了小桐子(Jatropha curcas)9个种群的叶氮分配、光合能力、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种子产量等一系列生理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小桐子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与叶氮在光合机构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