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1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2004
遗传育种金早6号雄性不育性的遗传以及在早籼胞质背景的遗传表达王乃元(1-1)………………………………“920”处理对水稻eA系种子耐贮藏性研究李 毓 章清杞(1-4)……………...
[学位论文] 作者:章清杞,,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2005
巨胚稻的胚比普通稻米的胚重2至3倍,巨胚稻糙米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稻米,是公认的高营养稻米。本研究采用核诱变技术创造水...
[学位论文] 作者:章清杞, 来源: 年份:2002
以长穗颈不育系协青早eA(1)、协青早eA(2)、龙特浦eA(1)、龙特浦eA(2)、D297eA(1)、D297eA(2)及它们相应的原不育系协青早A、龙特浦A、D297A与高秆隐性恢复系669eR(1)、蜀恢527eR(1)、明恢63eR(1)及其相应的原恢复系R669、蜀恢527、明恢63为材料,组配成一套9组共......
[期刊论文] 作者:李毓,章清杞,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2004
用不同浓度的'920'对含eui1基因的水稻长穗颈不育系(eA系)与不含该基因的不育系(A系)进行处理,收获的种子储藏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测试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章清杞,黄荣华,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目前推广的灿型不育系存在着较严重的包颈现象,限制了繁种和制种产量的提高,通过直接辐射诱变保持系协青早B,获得其高秆隐性突变体协青早eB(1),再转育成不包颈不育系协青早eA(1),使不育系不仅......
[期刊论文] 作者:章清杞,张艳华,, 来源:亚热带农业研究 年份:2009
本文对水稻雄性不育及育性基因定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水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类型及育性相关基因的定位,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应用水稻雄性不育及其基...
[期刊论文] 作者:章清杞,陈志雄,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2000
综述我国糯稻品种的分类 ,糯稻在育种、栽培方面研究的现状以及糯米食品及糯米发酵饮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就如何开发与利用糯稻提出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林德雄,章清杞,, 来源:亚热带农业研究 年份:2012
以高产优质e-杂交稻新组合eⅡ优315为材料,汕优63和Ⅱ优86为对照,对eⅡ优315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研究,并对eⅡ优315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期刊论文] 作者:章清杞,黄荣华,等,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2003
我国杂交稻的选育成功,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产量。而目前,杂交稻不育系都存在严重的包颈现象,制约了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福建农林大学杨仁崔教授利用直接辐射诱变技术,把国内外生......
[期刊论文] 作者:章清杞,杨仁崔,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03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含有不同eui基因的杂交稻的若干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e-杂交稻与原杂交稻株叶形态和主要农艺性状相近,但e-杂交稻比原杂交稻株高、穗长、穗颈...
[期刊论文] 作者:周鹏,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2021
年度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下称“体系”)年度工作任务,2021年8月3日,体系主管单位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徐建清科长、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研究员、植保岗位科学家刘国坤教授、栽培岗位专家工作站章清杞副研究员等一行...
[期刊论文] 作者:章清杞,刘文炳,等,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2001
在制种田中对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1)进行GA3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GA3用量的增加,不育系株高,穗颈长及慢交结实率均显著增加;II-32eA(1)在制种田中以30g/hm2 GA3施用量......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乃元,章清杞,等,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2001
用新育成大穗型恢复系金恢2101与野败不育系配组12个杂交稻组合,在稀植(23cm×26cm,每667m2插植1.1万丛)条件下比较产量试验.结果金恢2101系列杂交稻普遍表现大穗、重穗...
[期刊论文] 作者:杨蜀岚,章清杞,等,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用我国7个白叶枯病致病型代菌对对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4种野生抗源共体的65个渗入基因系进行了成株期抗性评价。结果发现:3种野生稻抗源供体的渗入基因系的抗性都明显高于其...
[期刊论文] 作者:林德雄,郑植,章清杞,, 来源:亚热带农业研究 年份:2013
以通过杂交选育的6个巨胚稻恢复系品系FgeR1、FgeR2、FgeR3、FgeR4、FgeR5和FgeR6及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稻恢复系明恢86geR(Mge86R)为材料,非巨胚稻明恢86(M86)为对照,分析其农艺、...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华,范富英,章清杞,,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2014
用剂量为0.35kGy的60Co-γ射线辐照保持系粤丰B干种子约0.5kg,于M2带胚糙米群体获得糯质基因突变体,定名为嘉农wx2B。通过与粤丰A的杂交、回交,育成糯稻不育系嘉农wx2A。除直链淀...
[期刊论文] 作者:倪晓超,章馨月,章清杞, 来源:亚热带农业研究 年份:2014
综述了水稻长穗颈种质在杂交水稻选育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e-型杂交水稻品种概念、类型及其选育现状以及e-型杂交水稻的特征特性等,并对e-型杂交水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论文] 作者:王忠安,章清杞,杨仁崔,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2
对长穗颈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株高、秆型、穗颈伸出度及花器性状进行较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长穗颈不育系株高显著增加.含有eui1基因的不育系株高的增加不仅归因于其倒...
[期刊论文] 作者:章清杞,黄荣华,张书标,李毓,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2003
我国杂交稻的选育成功,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产量。而目前,杂交稻不育系都存在严重的包颈现象,制约了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福建农林大学杨仁崔教授利用直接辐射诱变技术,把国内外生......
[期刊论文] 作者:张书标,杨仁崔,黄荣华,章清杞,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2005
eui基因具有遗传解除水稻不育系包穗的功能,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曾被誉为杂交稻种子生产的第四遗传因子.随着e-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已将eui基因的育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