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4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程遐年,王海扣, 来源:植保技术与推广 年份:1996
我国稻飞虱研究与治理的进展程遐年,王海扣(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南京210095)稻飞虱(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我国和亚洲许多国家稻米生产的主要威胁。在我国70年代曾有5a大发生,80年代以来...
[期刊论文] 作者:程遐年,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2
昆虫远距离迁飞行为是其本身适应生态环境,调整种群结构,获得生存繁衍的种群遗传特性,往往也是导致一些地区某些害虫突然暴发危害,造成农业生产严重损失的重要原因。研...
[期刊论文] 作者:程遐年,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3
1983年2月22日,英国化学工业学会在伦敦举行了“中国植物保护”专题学术报告会。会议是由近年来访问过中国的有关专家发起与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农药、昆虫、植病等方面专家...
[期刊论文] 作者:程遐年,, 来源:病虫测报 年份:1992
一、前言害虫远距离迁飞是其本身适应生态环境变化,调整种群结构,求得生存繁衍的种群遗传特性,亦称作“生活史策略”,我国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对褐飞虱的长距离迁飞规律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杜建光,王群,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褐飞虱翅发育的组织学研究杜建光王群程遐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HistologicalstudiesonthewingbuddevelopmentofthebrownplanthopperNilaparv...
[期刊论文] 作者:鲍海波,付鹏,, 来源:今日科苑 年份:2008
20世纪1952年初,已辍学5年的他,又重新回到了自幼钟爱的课堂,那年他16岁。25年后,他主持“我国褐飞虱迁飞规律及预测预报”课题研究,成果丰硕,1986年5月15日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
[学位论文] 作者:峗薇, 来源:贵州大学 年份:2010
水稻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产物,全国以稻米为食的人约占总人口的一半(程遐年,2003)。水稻从分蘖期至成熟期,均能受到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期刊论文] 作者:马飞,程遐年,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本文概略地评述害虫的预测预报方法及其局限性。探讨害虫长期预报的可能性和导致害虫长期预报不稳定的因素 ,它们是 :1 )模式害虫发生系统与客观害虫发生系统之间的差异 ,2 )...
[期刊论文] 作者:黄方能,程遐年,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1990
采用标准虫态分期连续接虫方法,研究了褐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为害可造成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并皆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分蘖期是...
[期刊论文] 作者:黄方能,程遐年, 来源:生物数学学报 年份:1990
负二项分布的参数k值与平均数m之相依关系可表达为如下3种形式: (1) 1/K=α/m+(β-1) (2) 1/K=+α/m+γm+(β′-1) (3) 1/K=αm~(h-2) 1/m 式中,α、β为m-m回归(Iwao 1968)...
[期刊论文] 作者:Ril.,JR,程遐年,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9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在温带地区不能越冬,每年从热带入侵中国夏季水稻种植区。中国科学家已经发现,在秋季的后几个世代形成一系列向西南方的回迁,1988年9月间在...
[期刊论文] 作者:徐国民,程遐年,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9
稻虱缨小蜂未成熟期发育速率与温度间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1l℃和204.56日度。供试温度下的成虫寿命和产卵历期可用指数模型来表示。未成...
[期刊论文] 作者:沈丽,程遐年,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同期从虫源迁出地和迁入降落地采集待迁出与迁入,尚未产卵的成虫,分别在实验室单对接虫,饲养,产卵及田间笼罩繁殖,比较了褐飞虱迁飞对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虫源地迁出个体的平......
[期刊论文] 作者:徐国民,程遐年,,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1
拟稻虱缨小蜂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91℃,有效积温为198.89日度,未成熟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低温对未成熟期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供试温度范围内...
[期刊论文] 作者:程遐年,徐国民, 来源:昆虫学报 年份:1991
在南京市郊和我国南方稻区,寄生稻飞虱卵的缨小蜂主要是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Pang et wang和拟稻虱缨小蜂A.paranilaprvatae Pang et Wang两个种。这两个种在田间...
[期刊论文] 作者:程遐年,Rile.,JR,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4
1988和1990年秋季,在南京市郊江浦县用超高频雷达、气球拖带空中捕虫网及田间笼罩,对褐飞虱秋季回迁进行了研究。江浦县位于中国东部江淮稻区,以种植单季中,晚稻为主(中稻占70%),随着水稻的灌浆......
[期刊论文] 作者:罗跃进,程遐年,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0
进行了双季晚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生态位的调查,测定出生态位宽度指数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研究了多种捕食性天敌和稻飞虱在双季晚稻田中发生和消长情况,揭示了主要捕食性天敌......
[会议论文] 作者:黄方能,程遐年, 来源:中国昆虫学会首届全国青年昆虫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徐国民,程遐年, 来源:生物防治通报 年份:1988
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南京江浦稻田8月上旬前以稻虱缨小蜂为主,主要寄生于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卵,8月中旬以后则以拟稻虱缨小蜂占优势,主要...
[期刊论文] 作者:黄方能,程遐年,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9
据抽样理论,本文提出了总体呈奈曼(Neyman)分布和截尾负二项分布的8个理论抽样模式。应用x~2检验得知白背飞虱8月初成、若虫在田间拟合Neyman4型(n=4)分布,卵呈截尾负二项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