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范国轩,,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2015
秦庆明,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后导师,作为优秀海外人才于2012年5月回到吉林大学继续从事医学及植物病原菌寄主互作分子机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
[学位论文] 作者:秦庆明,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2002
植物抵御病原物的侵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相互识别、信号转导和防卫基因激活等步骤,在这些步骤中均涉及基因的转录活化.研究受病原物诱导的植物基因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植...
[期刊论文] 作者:秦庆明,,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2015
建筑结构如果抗震性能太低的话,遇到等级较强的地震,就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工程行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但是,有关的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对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范国轩,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2015
秦庆明,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后导师,作为优秀海外人才于2012年3月回到吉林大学继续从事医学及植物病原菌-寄主互作分子机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会议论文] 作者:秦庆明,王伟, 来源: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技术交流会 年份:2017
沙特朱拜勒海水冷却项目是集房建、管道、电仪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施工项目.中压电缆的释放是继解决修建泵站,海水泵安装等难题后攻克的又一个大型施工项目.其中施工许可的办...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明春,秦庆明,, 来源:测井技术 年份:1981
一、仪器使用目的目前自然伽玛和微电极测井是分别单独进行测量,工作量大,费时费事。为此,我们在原综合仪、自然伽玛井下仪的基础上研制了“自然伽玛微电极复合测井仪”。本...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万权,秦庆明,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98
利用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小麦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鉴别寄主,监测来自我国12个省(市、区)的499份叶锈标样。结果表明:(1)在发现的诸多致病类型(毒性基因组合)中,PHT出现频率较高(26.6%),为优势类型,其余......
[期刊论文] 作者:秦庆明,秦引萍,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9
在田间,通过不同时期人工接种小麦条锈病菌和施用杀菌剂三唑酮的组合,测定小麦叶内三唑酮及其代谢产物三唑醇含量对病害相对侵染几率,潜育期,病斑扩展,产孢面积及传染期等组分的定......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万权,秦庆明,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8
在田间,用15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系混合接种在37个小麦品种(系)上,分析了品种成株期慢锈特性,并通过病害潜育期(LP),流行速率(ER),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侵染型(IT),夏孢子堆显症率达50%所需的有效积......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万权,秦庆明,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02
1997~1999年间利用我国294个小麦叶锈菌株和主要流行小种,对目前国际上发现和命名的43个抗叶锈病基因(Lr基因)进行了苗期抗病性、成株抗病性及抗性稳定性等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秦庆明,陈万权, 来源:农药译丛 年份:1998
早在1901年就报导了植物被一种病原物侵染后便可抵抗进一步的侵染。在随后的30多年中,发表了许多描述性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表明在植物中存在一种免疫系统。1933年,Ches...
[会议论文] 作者:秦庆明,肖悦岩, 来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6
在北京地区,以人工接种模拟外来菌源并用三唑酮进行不同时间、次数和剂量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外来菌源来得迟早、次数多少,防治的最佳时间均在4月中至4月底,与小麦条锈病当年流......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万权,秦庆明,于鑫,, 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份:1998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会议论文] 作者:秦庆明,李金玉,王昌家, 来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6
用种衣剂26号(简称SCF26)包衣大豆种子进行防治苗期主要病虫田间试验示范并测定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SCF26明显提高重病区大豆的出苗率,对根腐病、跳甲、蚜虫、蓟马等病虫害防治的......
[期刊论文] 作者:赖传雅,秦庆明,钟智丁,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94
作者为研究砂仁叶枯的流行规律进行了田间试验。利用所得的田间调查数据建立了不同时期病害流行速率的预测式。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一般自然条件下该病害的流行规律。...
[会议论文] 作者:秦庆明,陈万权,陈扬林, 来源: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秦庆明,秦引萍,肖悦岩,王仪,,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9
在田间,通过不同时期人工接种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 tritici Erikss)和施用杀菌剂三唑酮的组合,测定小麦叶内三唑酮及其代谢产物三唑醇含量对病害...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万权,冯洁,秦庆明,康晓慧,,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9
综述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真菌病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力,内容涉及病原菌的种类鉴定、群体遗传、毒性变异、毒性基因迁移、菌源传播及植物抗病基因定位、克隆和标...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万权,秦庆明,陈扬林,王海旺,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8
在田间,用15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系混合接种在37个小麦品种(系)上,分析了品种成株期慢锈特性。并通过病害潜育期(LP)、流行速率(ER)、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侵染型(IT)、夏孢子堆显症率达50%所......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万权,秦庆明,陈扬林,晏思白,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98
利用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小麦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鉴别寄主,监测来自我国12个省(市、区)的499份叶锈标样。结果表明:(1)在发现的诸多致病类型(毒性基因组合)中,PHT出现频率较高(26.6%),为优势类型,其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