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6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结合扬雄《方言》及古籍相关训诂材料,释证战国楚简文字中的古方言词语二则:将《曹沫之陈》的“散果”释为“散敫”,为同义并列复合词,意指击伐;将包山楚简的容器名“算”释读为“......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8
根据对文的关系,《论语·为政》15章“思而不学则殆”的“殆”当依王念孙说解释为“疑惑”。对文推义是训诂学上考释词义的重要方法,也是文言教学的有效手段。According to...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2014
结合新出土战国简帛文字资料,对传世春秋齐国铜器洹子孟姜壶铭文"人民聚邑馑寠"一句进行重新疏释。指出过去隶定为"都"或"郜"之字所从声符与古文字"造"字声符相同,此字在铭文...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在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融师有成》篇前三简中的“察”、“伺”、“侧”、“螭”等疑难古文字进行考释并拟补原简缺文的基础上,对这篇四字为句的韵文进行了释读,并引证了《......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3
结合文例,从音、义两方面切入,释读龙舟歌唱词所见俗字十则,分析其结构方式及形成的过程、原因,以此窥见当时民间用字之一斑。...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9
"于"是上古汉语最重要的介词之一。关于介词"于"的来源,学界多以为由实词虚化而来,并认定甲骨文中"于"有动词用例。通过全面考察甲骨文中"于"的用例,根据相对完整的甲骨文文...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04
俗文学作品面向普罗大众,无论是题材还是语言运用往往都能贴近生活,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和语言状况。今据清末民国的粤方言俗文学材料,溯源补证粤方言词语二则。一、老举...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10
The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an ancient character ’gui’ (龟) and reveals its morphological changes through histor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20
据金文讹省、反书等现象,释证东周金文疑难字三例。徐王舟又觯铭文最后一字为“煁”,读为“湛”;徐王之子戈铭文人名之字为反韦之“利”;陈纯釜铭文"命左关师发敕"前一字为“...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本文收录笔者考释楚简字词札记六则。包括读楚简《缁衣》的“”为“”,“”为“”,认为“”是一个写错的字,读楚简《老子》的“銛辫”为“銛鉤”,辨析楚系文字“仁”、“信”的字......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2006
本文是关于战国楚文字材料的二则札记,对大府镐铭的第二句作了新的释读,把楚简中一般读为“冢”的字改读为“豬”。...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考证战国楚简的“ ”为“印(抑)”字异体,其所从“土”旁为赘增形符。辨析“印”、“卬”、“色”的形体变迁:三字皆从“爪”从“ 卩”,“印”以上“爪”下“卩 ”会意,“印”“色”则以左“爪”有“ ”会意;“卬”“色”后世因形近易混而分化,至《说文》小篆,“卬”所从......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三体石经古文借"裼"为"狄","裼"从衣、易声,石经古文"易"旁省讹、移位而形近于"爪"。战国文字" "从爪、从卒(衣),由甲骨文" "字省写变异,是"卒"的异体;" "与"裼"无关,在战国文字中不读为"狄"。......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8
根据对文的关系,《论语·为政》15章“思而不学则殆”的“殆”当依王念孙说解释为“疑惑”。对文推义是训诂学上考释词义的重要方法,也是文言教学的有效手段。...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3
通过战国秦汉筒帛文字材料与两周金文互相印证,将楚简读为"卫"的"(?)"字分析为从戈、"(?)(谷)"省声,"(?)"是表护卫义的"卫"的专字。...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5
通过文义推勘、集例比较或形义分析,辨析两周铜器铭文字形七例,并就其中部分字词的释读提出意见。...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18
对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所出银器铭文进行重新释读。原释“又卅”合文应为“[米升]”,即量名“升”;“■”与齐陶文的“■”意义相同,表示校量验证的确认证明;“平”和“■(容)...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10
楚系文字有一个字作以下之形(下文以“▲”表示): (鄂君启车节,集成12110)(郭店《缁衣》46).(上博《柬大王泊旱》1)...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中国文字学报 年份:2004
将《珍秦斋藏印·战国篇》141号楚格言玺释读为“亡慼危志”.通过排比字形,进一步证实首二字当为“亡慼”,并将以往释为“呈”的第三字改释为“(卫)”,结合文例,读为“危”....
[期刊论文] 作者:禤健聪,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04
通过战国秦汉简帛文字材料与两周金文互相印证,将楚简读为“卫”的“(栽)”字分研为从戈、“鼯(合)”省声,“(栽)”是表护卫义的“卫”的专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