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9
祝竹,原名庭顺,号竹斋,1942年生,江苏省扬州市人。1964年毕业于江苏新闻专科学校,任扬州日报编辑、记者多年。文革后,从事地方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至退休。1961年起,先后师从南京艺术学...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黄惇,, 来源:书法世界 年份:2004
祝竹致黄惇札黄惇道兄:您好!您在电话中说要为我的篆刻写点文章,十分感谢。但您要我自己先写些随想,却颇让我为难。因为我刻印,真的是玩玩而已,我对自己的印作,并没有作...
[期刊论文] 作者:吕欢呼,, 来源:中华书画家 年份:2017
祝竹先生是扬州人,有着典型的扬州人性格,温文尔雅,谦谦君子,讲话做事从不追随时风,恬淡自然,并且不失幽默风趣,他的身上集中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和志趣。祝竹承接扬州...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1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书法 年份:2012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5
邵大箴:  祝竹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篆刻家。他虽然生活在扬州,但他的篆刻成就为全国所公认。他不仅是一位篆刻实践家,也是一位篆刻艺术史家。并且,他的篆刻创作,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都有独到的见解。...
[期刊论文] 作者:金丹,,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7
在古城扬州石塔寺旁的小巷深处,年逾七旬的祝竹先生每日依旧刻章、写字、画画、校书、做菜,这是他的日常生活。他几乎不参加各种应酬活动,悠然闲适,淡泊名利。而名声不胫而走...
[期刊论文] 作者:吕晗,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2
祝竹, 号竹斋, 1942年生, 江苏省扬州市人。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顾问。曾点校钱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潛研堂金石目录》等古籍。...出版有《中国篆刻史》、《汉印技法解析》、《祝竹印谱》、《祝竹篆刻选》、《当代著名书画家全集·祝竹国画卷》等。  扬州的地理位置虽说在长江之北,但此地却似乎最能代表人们想象中江南文化的味道。...
[期刊论文] 作者:本刊编辑,,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7
展览同时举办祝竹学术讲座,祝竹以《吴让之的印学贡献和印史地位》为题,讲述...
[期刊论文] 作者:吕晗,,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2
扬州的地理位置虽说在长江之北,但此地却似乎最能代表人们想象中江南文化的味道。垂柳依依、烟波画桥的瘦西湖,玲珑、别致、典雅的个园、何园,“二十四桥明月瘦,玉人何处教吹箫”......
[期刊论文] 作者:金丹,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7
在古城扬州石塔寺旁的小巷深处,年逾七旬的祝竹先生每日依旧刻章、写字、画画、校书、做莱,这是他的日常生活。...文人篆刻艺术肇始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特别是有清一代,浙、皖两派盛伉与扬州这块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篆刻大家辈出,祝竹先生尤倾心于吴让之、赵无闷、黄牧甫,这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扬州当代篆刻...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正】 中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传世的大量周秦时代的玺印,证明当时的篆刻艺术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到了汉代,遂形成了中国古代篆刻发展的高峰。晋唐以后,随着中...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兵团建设 年份:2004
郑老太太有3个儿子,丈夫去世后她一直与大儿子一起生活。房改时,郑老太太的单位以成本价将公有房屋出售给职工,郑老太太让大儿子一家出钱将他们居住的公房买了下来,但房...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9
我不会写诗,但喜欢读一些古代的诗话、词话。以我个人的体会,作为一个印人,多读一些古代的诗话、词话,比读古代印论获益更多。诗话、词话是中国文学批评著作的一大宗,也是中...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6
【正】 我与丁吉甫老师相识于1961年。那年春天,《新华日报》发表了丁先生的一篇短文:《漫谈印章》,同时刊有丁先生和陈大羽先生的五方印作。那时,我在江苏新闻专科学校读书,...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5
齐白石有一方著名的印作,刻"不知有汉"四字。这是很有深意的一方印作。"不知有汉"四字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桃花源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书法之友 年份:1999
篆刻风格的形成与地域风气密不可分。清代的扬州,印人聚集,开一代风气,影响着民国以来的扬州篆刻。故而扬州现代的篆刻,继承了积淀深厚的前贤传统,所求往往异于时风。当...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年份:2017
临摹汉印的具体做法,许多基础读物,都可以参考,这里不再赘述。以笔者临摹汉印的体会,在此对有兴趣临摹汉印的读者提些建议:首先,临摹汉印前,应当有一些必要的基础训练。...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年份:2014
硅通孔技术(TSV)是三维集成电路设计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其制备、应用于系统中的性能参数及其意义、具体设计主要思路三个方面,对TSV在三维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基础概况进行分析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祝竹,,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17
临摹汉印是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通过学习缪篆文字,养成入印文字规范的良好习惯;学习汉印的章法,营造平衡稳定的印面;训练严谨的规矩,蒙养博大的气象;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