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本文认为中西哲学之间的所有差别的根源,要统一到两者哲学语言体系的异质性关系上方能获得解释.而语言体系的异质性的核心,表现在它们一个围绕本体论,一个围绕本然论.文章从...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3
【正】 进入本世纪,西方科学越来越摆脱机械论的泥淖,大步地向以往的分析科学不能涉足的临界行为、突变行为、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行为以及从混沌到有序的自组织行为等复杂领域...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梁漱溟的价值在于准确地把握了西方文化的内在尺度和动力机制,重估其价值评判对当代学术界处理中西哲学间的关系和中国文化价值确认,均有积极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一项重要的背景材料.自然哲学的观念变迁往往成为文化发展的向导——对于中国与西欧两个文化群落来说这是确确实实的事实,因此自然哲学的发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文化衍进的轨迹.中国文化的自身发展虽然呈现着符合......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本文对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围绕“统一性本质追求”的主题,列出十大线索,较系统地进行了历史回顾。通过对本质世界的元哲学史的回顾,凸现出解构与建构、迷惘与信念的波折......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89
(一)引言:胡适在“五四”启蒙运动中的地位无疑,“五四”运动的倡导者们开始并不十分清楚从启蒙向救亡转换的局势发展得那么迅速。他们的启蒙热情远超出其政治热情。这场启蒙运动的发起,实质上是前期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维新思想的延续。他们明确意识到中......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2
与西方自然哲学发展的轨迹不同,中国的自然哲学一开始就关注于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令科学望而生畏的认知领域:以关联、耦合、分歧、突变为典型特征的有机界自然秩序的衍变。而在西方,关于该领域的认识论,直至本世纪,确切地说是在普利高津的远离平衡态耗散结构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本文在深入检讨《易经》和《内经》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论的理性基础在于营卫哲学.本文系统展开营卫哲学的内容和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89
近年来,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潮势有增无减。因为这是一种超越中国文化本身的中国文化研究,因此令人瞩目和令人心悦的成果颇多。关于这一点,本文不想加以发挥;相对的,本文却要指出这些研究的共同弱点:更多地注意了中西方文化形态上的差异,而在其形态发展的背后,总缺少对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前沿科学 年份:2007
平动运动和旋转运动,几乎构成了传统工业文明的'技术制式基因',技术范式创新的空间已经被几百年的科技智慧挖掘殆尽了.揉动运动形式的实现和基于揉动力学的理论原理...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前沿科学 年份:2007
平动运动和旋转运动,几乎构成了传统工业文明的“技术制式基因”,技术范式创新的空间已经被几百年的科技智慧挖掘殆尽了。揉动运动形式的实现和基于揉动力学的理论原理是对平...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22
通过对余敦康三代文化哲学思想的梳理,对影响中国哲学至深的“古之道术”这一原始思想基因及其发生、衍化、流变的历史过程加以提炼和深化.对三代宗教“多元一体”的凝聚进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文化凝结进程一致性及其“古之道术”的规定性进行了探析.......
[期刊论文] 作者:余敦康,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3
祁洞之同志经过多年的研究,写成了《周易的自然哲学基础》一书,请我作一篇序。我的专业是中国哲学史,偏重于人文方面,对自然科学仅有一点粗浅的常识,根本不具备作序的资格。...但在读完全书以后,惊异地发现,原来祁洞之同志和我所关注的竟是同一个问题,只是探索的角度不同,表述...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年份:2013
国际金融研究2013.3又联储扭曲操作货币政策运行机理研究/马理 杨嘉怡 段中元对全球金融监管的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禹钟华 祁洞之...
[期刊论文] 作者:李鸿志,祁洞之,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2002
本文援引科学哲学家们对科技进步与知识增长的一般讨论方法,特别是所谓“范式转化”的一般原理,深入讨论自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当中科技发展模式的转化,以及这种模......
[期刊论文] 作者:祁洞之,周建平,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本文以终极关怀和超越之路的关系讨论为核心 ,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元哲学讨论构架。在这一构架下 ,重点讨论了中国哲学道德互补的形而上学构成 ,“天道”“易道”“人道”三者关...
[期刊论文] 作者:禹钟华, 祁洞之,, 来源:国际金融研究 年份:2013
本文从系统逻辑的哲学角度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化展开了分析,进而对于全球金融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深入且多角度的探讨。指出目前的国际金融领域仍处于十分原始的"丛林"阶段,因为...
[期刊论文] 作者:禹钟华, 祁洞之,, 来源:国际金融研究 年份:2012
本文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背景,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回溯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历程,并结合其与资本主义两者间的本质关系,分析了其内在演化逻辑,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始终纠缠于公...
[期刊论文] 作者:禹钟华,祁洞之,, 来源:国际金融研究 年份:2013
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大国间的博弈,而根植于异质文化间不同博弈理念的博弈才是更深层次的博弈。以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而言,西方世界秉承零和博弈理念,谋求对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