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5
关于建立“郭沫若学”的我见祁和晖一、探索建立“郭沫若学”有理几年前,全国研究郭沫若的各方专家学者会聚于郭老故乡乐山市大佛寺内,此行是应邀参加四川郭沫若研究会的学术年...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6
诗圣诗史论祁和晖一、诗圣与诗史称谓之区别与联系杜甫其人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所写之诗被后人称为“诗史”。诗圣与诗史在内函上不能混同。一指人,一指诗。这虽然是常识性问...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5
“他是一个勇敢民族的战士”──郭沫若冒死归国救亡行动的伟大意义祁和晖一、跋语1941年底成仿吾在延安遥祝郭老五十寿辰,写《祝沫若五十寿辰》一文发表于《解放日报》。文中赞颂...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办好硕士点、指导研究生心得札记祁和晖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引用当时民谚评价历史人物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6
沫若乡韵基因论(上)──郭沫若毕身著述都打上乡土文化基因的深刻烙印祁和晖1892年11月16日──正是夏历壬辰年九月二十七日。此日四川西南部峨眉山下,岷江之畔的商贸小镇沙湾场郭宅诞生...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5
文化不亡国族不亡──郭老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学术研究的本质原因祁和晖一、文化巨人成长的动力仍然是文化催促郭沫若成长为文化巨人的原因只能在关系国族与苍生命运的文化更...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4
又到人日吟咏时──中华人日节风俗考述祁和晖一人日习俗之由来近三年春节,在内陆深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文化生活习俗中,恢复了一件高品味的雅趣。这就是每年夏历正月初七日,人...
[期刊论文] 作者:薛正昌, 来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8
王昭君,这一两千多年前的“良家女”,不知牵动过历代多少文人学士的心,在不同的时代环境里,他们将一腔民族激情都倾注在昭君的身上。从其故乡秭归写到她“远嫁单于”、...
[期刊论文] 作者:梁辰美,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3
《郭沫若学刊》2002年第4期载祁和晖《郭沫若业绩背后四位东方女性的奉献》一文,首先谈到郭沫若母亲杜邀贞。祁先生在文章中谈及杜邀贞的忌日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4
锦江为什么需要正名?锦江得名历史长达二千多年,已携带大量历史文化信息。今日确定锦江流程范围与江流起止点的原则与地图地名标志处理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8
玄奘少年时表示"愿入蜀受业",入蜀后驻锡成都空慧寺,空慧寺地望及玄奘在成都修习功课要迹均可考证。唐僧玄奘与巴蜀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巴蜀文化与玄奘之间的互动,起码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8
一、大量密集的嫘祖传说出人意外数年前即知盐亭县有嫘祖传说,但不知这类传说故事在当地如此大量,如此密集。1993年得到一本《嫘祖研究》,拜读之下,认为其中属于远古地质地层变迁及有......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天府”不是单靠天然条件能成的,也不是巨人恩赐可得的。这一称号是巴蜀人民以四通八达的开放胸怀学习天下人所长,创造出经济奇迹而争取的。天下填四川、川人走四方,开放善学、......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一、《革命军》植根于革命沃土——四川 《革命军》形成文字不在四川,发表也不在四川。但是,孕育《革命军》的思想与艺术的土壤却是四川,是四川独具特色的历史环境与文...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迫于当时无条件对自己作盖棺论定评价,其功过是非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从唐中宗起至唐亡,十五代唐皇皆为武则天嫡传子孙,限于孝道伦理,亦无法对武氏作如实评...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11
后人赞杜甫为中华民族之诗圣。本文从五方面视角,对"诗圣"一语来源、义涵加以探究解析。提出:一杜甫"诗圣"赞语取义考辨。二杜诗体势集大成而堪称圣。三杜诗用语艺术堪称汉语...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1
一、中国特色的“洋”, 现代气派的“土” 笔者几年前曾探讨过“二堂政治导向”的根源——抗日战争的紧要时刻,二堂在何去何从上一念之差,导致二人人生道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
[期刊论文] 作者:祁和晖,,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4
明、清两代不少学坛大师如明世王世贞、李贽、徐谓等都在自己的著述中引用、评点杨慎,在评价上作出过强烈反应。清代学人更着重致力于辑编汇总杨慎著述为《文集》《全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