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叶明春,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1998
田耀农先生商榷《“音”、“声”之辨》叶明春田耀农先生《“音”、“声”之辨》一文(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一期。...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耀农,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1997
“音”、“声”之辨田耀农“音”与“声”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音”与“声”又是一对同义词,有时可以通用,有时则各有内涵。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上是作...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耀农,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1998
皖西锣鼓调查实录田耀农一皖西锣鼓概况皖西锣鼓是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的民间吹打乐,主要分布在霍山全境,六安、金寨的西南部和与之接壤的岳西、英山、罗田(后两县属湖北省)的边缘...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耀农,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民族音乐概论》的逻辑体系辩答田耀农《民族音乐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举办的“民族音乐研究班”集体编写,1964年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课...
[期刊论文] 作者:吕珺, 来源:当代音乐 年份:2020
田耀农老师1975年毕业于六安师专艺术系音乐专业班,毕业后即在中小学、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院校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至今已有45年了。田老师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在老师执教45周年...
[期刊论文] 作者:吕珺,, 来源:当代音乐 年份:2020
田耀农老师1975年毕业于六安师专艺术系音乐专业班, 毕业后即在中小学、 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院校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至今已有45 年了. 田老师是我的硕士生导师, 在老师执教45...
[期刊论文] 作者:张玉红,, 来源:当代音乐 年份:2016
《皖西锣鼓研究》是一本民族音乐学专著,其成就在于它实践了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家乡的锣鼓音乐,读罢全文,收获的除了音乐,还有音乐与文化的互为阐释,音乐与...
[期刊论文] 作者:月牙儿,, 来源:舞蹈 年份:2014
日前,由田耀农出任艺术总监,刘青弋担...
[期刊论文] 作者:吕珺, 来源:当代音乐 年份:2020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10-0001-05  田耀农老师1975年毕业于六安师专艺术系音乐专业班,毕业后即在中小学、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院校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一、创建新说开疆辟土的乐人  田耀农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毕业的第五位...
[期刊论文] 作者:张强,,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2006
伍国栋、居其宏、秦序、刘承华、田耀农等教授分别举办了题为《江南丝竹的渊源与形成》、《关...
[期刊论文] 作者:谢婉洋,,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3
田耀农于2008年撰写《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目的论研究》用七个章节对音乐教育的目的展开论述。分别为音乐教育目的论总论、音乐的本质目的、中国音乐教育目的论、西方音乐教育目...
[期刊论文] 作者:洛地,,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2
2011年6月4日,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田耀农教授的研究生钟纯,偕同台湾南华大学周纯一教授的研究生谢景缘来我处"访谈"。在我思想上,本来是视为一场随兴的漫谈,说过了也就...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耀农,,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02
学校音乐教育 ,指专业音乐教育和职业音乐教育以外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当前 ,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了学生普遍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 ,本文分析了这种现...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耀农,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年份:1997
《人民音乐》1995年第10期发表了牛龙菲与蔡仲德《有关“音乐定义”的通信》(以下简称《通信》),二位先生由音乐“本质功能”的认知分歧缘起,通过书信的形式展开了有关音...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耀农,,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07
多元文化是相对一个多民族主权国家内部的文化交融与并存的概念;文化多元是相对世界多民族、多文化彼此尊重和谐共存的概念。两个概念的混淆不仅会造成国家或民族间交流与沟...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耀农,,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2006
音乐教育目的论也就是用音乐教育的目的或实施音乐教育的原因解释音乐教育为什么的阐释方式。音乐教师应主动地将自己的教学活动纳入到音乐教育目的论的指导之下。《音乐课程...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耀农,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1993
肇始于学堂乐歌的中国现代音乐到通俗歌曲的出现已经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比较首尾两个歌种,虽然二者既不能在时间上同日而语也不能在格调上相提并...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耀农,,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13
"声无哀乐"是魏晋时期嵇康提出的一种音乐审美观点。关于"声无哀乐"的解读音乐美学界多有分歧,其症结在于对"声"和"无"的理解不同。本文提出:"声"是音乐接受主体的听觉感知;"...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耀农,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00
“调”是中西乐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中西乐理对“调”的表述则说法不一,致使“调”在乐种学中的意义一直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本文提出:“调”就是乐种的自然音列及这个......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耀农,,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4
引言音乐总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把音乐制作者发出的音乐之声传递到音乐接受者的听觉感知器官,从而完成音乐的发声——传播——接收的全部过程。在人类近万年的音乐历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