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6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程德书,, 来源:太阳能 年份:1980
为了进一步开展太阳能利用的研究,今年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三十一日,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邀请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生物物理系主任、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田心棣教授第三次来...
[期刊论文] 作者:柳正辉, 毕只初, 程德书, 朱延宁, 李玉书, 田心棣,,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4
田心棣等做了这方面的报道,...
[期刊论文] 作者:田心棣, 来源:太阳能 年份:1992
过去的十余年间,人们对人工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人工光合作用从广义上讲,就是如何实现太阳能的光化学转换与贮存。换句话说,人们要了解光生电子在绿色植物的光合...
[期刊论文] 作者:田心棣,, 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年份:1991
本文对超薄人造双分子层膜(BLM)和叶绿体及线粒体生物膜中的电子过程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由伏安技术所得的近期实验。还讨论了基础电化学在膜研究中的应用,尤其对Eyring方程、But...
[期刊论文] 作者:田心棣, 来源: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年份:1987
引言 自从双分子(双层)厚度的、能分隔开两个水溶液的超薄类脂膜问世二十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兴趣与日俱增。这种薄类脂膜具有两个界面,其厚度小于10nm,在可见光下,这种膜看起...
[期刊论文] 作者:田心棣,白悦, 来源: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年份:1991
临床化学中,人们日益感兴趣于把化学分析仪移近病人。并移入医生的诊室。有鉴于此,提出许多新方法。这些方法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最为独特,它具有许多优点,包括:简单易...
[期刊论文] 作者:Salam.,Z,田心棣,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1992
本文系郭鼎力同志征得作者同意后,由唐洪祥翻译推荐给本刊的.为节约版面,复经我们缩编而成....
[期刊论文] 作者:田心棣,毕只初,, 来源:化学传感器 年份:2000
从本世纪60年代起,人们对双层类脂膜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以BLM作为生物膜的模型。近年来,微电子学的进展和人们对包括BLM在内的超薄有机膜的研究导致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的发展,从而产生了涉及......
[期刊论文] 作者:毕只初, 田心棣,, 来源:太阳能学报 年份:1987
本文报道用一系列的荧光素类染料作为光吸收剂,三乙醇胺(TEOA)为电子给体,氯铂酸钾(K2PtCl6)为放氢的催化剂,在250瓦的氙灯光源下均相光还原水产氢的结果。通过测量用染料和TEOA...
[期刊论文] 作者:毕只初,田心棣,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85
本文报道用一系列的荧光素和曙红类染料作为光催化剂,用三乙醇胺作为还原剂,用水溶性的K_2PtCl_6作为放氢的催化剂,在250瓦氙灯光源下均相光催化分解水产氢。荧光素和曙红类...
[期刊论文] 作者:田心棣,毕只初,,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1987
近来有一些学者从理论或实践上探讨了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光电化学膜体系用于太阳能转换的可能性。这种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具有光活性的膜,把两个含有氧化还原偶的水溶液分隔开...
[期刊论文] 作者:田心棣,邰子厚,, 来源:化学通报 年份:1989
实验的双层脂膜的形成使得研究者可以详细地研究该结构的电性质与运送性质,以期更好地理解生物膜的作用。这种分隔两个水相的超薄的液膜(...
[期刊论文] 作者:毕只初,俞稼镛,田心棣, 来源: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年份:1989
SrTiO3粉末在FeCl3水溶液里的悬浮体([Fe3+]=1.0×10-3mol/L,pH2.8,SrTiO3含量1.25g/L)能在λ>400 nm的可见光照射下光氧化水产氧。在相同条件下SrTiO3和WO3粉末的混合悬浮体...
[期刊论文] 作者:何玉萼,谢明贵,赵玉丛,田心棣,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5
用饱和了胆固醇和饰用冠醚的角鲨烷/氯仿溶液作成膜液,制备了冠醚修饰的固体支撑双层类脂分子膜。重点考察了成膜物种及技术对膜稳定性及电特生影响。其膜电势随接触水相中的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