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1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毕汝钦,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13
今年6月12日上午8时许,许垫屏(田大畏夫人)从北京来电话说:“田大畏走了!”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昨天还说手术成功,指标正常!”她悲痛地又说:“今晨2点多钟,他对护士说,...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13
唁电陶师好学生,丹心献人民。翻译浩篇章,传播四海情。...
[期刊论文] 作者:罗皓菱,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13
著名剧作家田汉之子、俄语翻译家、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研究员田大畏于6月12日凌晨2点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享年82岁。田大畏曾翻译过《古拉格群岛》、《死魂灵》等俄罗斯文...
[期刊论文] 作者:田大畏,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05
陶先生写这篇论文时,只有二十多岁,但其睿智的思想远远超出那个时代;不仅那个时代,就是今天,仍然走在前面,他的每一个论点都值得我们细细地体昧、认知。今天,“全球价值”、“全人类......
[期刊论文] 作者:田大畏,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13
对贵刊2013年第5期韩淮《田汉对我说的心里话》一文,仅就我所知情况,质疑如下:1.波兰军队歌舞团(文中多次误写为“文工团”)是1955年来华,不是“1956年秋”,这样,文中很多事情都对不上......
[期刊论文] 作者:田大畏, 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份:1982
【正】 本书于1974年在布达佩斯出版,作者是匈牙利人拉·萨穆利。 这是一部研究苏联早期经济的著作,作者不同意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他大量引...
[期刊论文] 作者:田大畏,, 来源:国家图书馆学刊 年份:1984
【正】 委内瑞拉图书馆事业的负责人比希尼亚·贝当古女士1981年来我国访问,开始了两国图书馆工作者的直接交往。1983年10月,我们应委方的邀请,到委内瑞拉进行了为期十天...
[期刊论文] 作者:田大畏,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11
何处没有青山绿水,何时没有清风明月,可是为什么偏偏那些丘陵,那片松林,那座古庙,那些农舍,那些小路,几十年来叫人梦牵魂绕?...
[期刊论文] 作者:田大畏,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06
“春来江水绿如蓝”,我说的是魂牵梦绕的嘉陵江,它已失去了我记忆中的翡翠色,但窗外的青衣江当真还是淡绿的。两个老人坐在窗前,我和高缨,“像梦一样,像朝雾一样,青春的欢娱已经消亡......
[期刊论文] 作者:田大畏,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09
即将迎来母校创办七十周年校庆,思绪万千,归结为两个字:感恩。我入校九岁,离校十五岁,整个少年时代是在它墙内的钟声、读书声、歌声、琴声、墙外的松涛声、江涛声中度过的,一生的性......
[期刊论文] 作者:田大畏,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57
一1956—57年度的戏剧季在苏联,每年从九月开始到第二年的六月,是各城市戏剧演出的季节,这一段时期叫做“戏剧季”。在1956年秋天开始的新戏剧季里,苏联戏剧工作者表现出空...
[期刊论文] 作者:李福清, 田大畏,, 来源:文献 年份:1982
美国S·杜兰教授在《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杂志1979年第2期提出中国古旧小说满蒙译本研究工作的重要性问题。的确,认真考察这些大多...
[期刊论文] 作者:高缨,田大畏,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04
在1943年7月16日.那个朝霞烂漫的早晨,我们崇敬的陶行知校长,向育才全体师生朗读了他昨夜写下的一篇宏文:《创造宣言》...
[期刊论文] 作者:李福清,田大畏, 来源:北京图书馆馆刊 年份:1994
俄国读者最早接触到中国文学的时间,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有哪些中国文学作品译成了俄文,翻译和发表的具体情况等等,对于深入探讨俄中文学联系以及俄国与西方汉学之间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朱光,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出在这个家庭,这是何等的荣耀,然而国歌词作者田汉的儿子田大畏谈起此事时说:“国歌,从来没有给我家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随“左联”盟员家属一起踏访...
[期刊论文] 作者:李城外,,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2004
1968年严冬,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先生含冤病逝.在北京301医院的病房里,他的遗物只有一副眼镜和几件衣服,临终前,身边竟没有一个亲人在场.事后才通知他的儿子田大畏,而这位37岁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8
灵感与劳动(一)●〔俄〕费·伊·夏利亚宾田大畏译1艺术里面有一些不能用话说的东西。我想宗教里也有这些东西。所以关于艺术,关于宗教,话可以说很多,但彻底说透是不可能的。到了某...
[期刊论文] 作者:丁洁, 来源:词刊 年份:2005
安娥是我国杰出作家,为中国现代歌词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安娥同志诞辰100周年,逝世29周年,本刊特转载丁洁的文章,以表达我们的崇敬缅怀之情。An E is an outstandin...
[期刊论文] 作者:丁言昭,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13
安娥和儿子田大畏1946年5月27日搭乘国民政府安排给冯玉祥的“复员船”民联号由重庆到南京,换乘火车回到阔别几年的上海,在这里度过了紧张繁忙的两年多。到上海后,经朋友介绍,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城外, 来源:武汉文史资料 年份:2005
临终前,身边竟没有一个亲人在场,事后才通知他的儿子田大畏,而这位27岁的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