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8
宋代李清照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争渡"的"争",词义多有分歧,中学语文教材对它的解释也游移不定。李词中的"争"的确切词义是"抢时间、赶快",而这一词义《辞源》、《辞...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分析了“交代”词义的引申脉络,探讨了“交代”与“交待”的混同原因,比较了《现代汉语词典》与《国语词典》对“交待”的不同处理,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不妨以《国语词典》为借......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19
从音义入手,对邯郸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了纵向挖掘、认证和梳理;又借助当今两部大型方言工具书,横向对比了其中一些古语词在其他方言的留存情况,发现这部分古语词一般是以同音...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周易·井·九二》爻辞"井谷射鲋,甕敝漏",其中"射"字,译注多望文生训;汉帛书本"唯敝句"的"句",有译注以同音通假训释。其实,"射"通"厌","句"通"漏"。...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在“由某种情况而产生的结果”这个义项上,“以致”与“以至”这对同音同义词在现代汉语使用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感情色彩的不同。“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多指好的中性...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18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古代汉语课程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及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挖掘和开...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文学少年 年份:2020
近些年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初中生不应该只会考试 得高分,应该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河北大学陈燕教授等人撰写的(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有两个突出特点,那就是:"新"与"实"...
[学位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大学 年份:2004
本文以中古入声字在邯郸方言中的语音演变为研究对象。研究中有两个发现:一是发现邯郸方言音系内部某些韵摄的入声字韵母主要元音正在发生变异,变异的方向是央元音(?),这种变异......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7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其译注自然也应当精益求精。文中有“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句,其中“商旅”,教材未出注释,教参(苏教版)给出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20
邯郸方言(老派)中古舒声字文白异读在声韵调上都有分布,其中韵母文白异读最多,声调文白异读最少;这些异读字广泛零散分布在除曾摄以外的其他各摄,在帮端知见各系声母中也均有...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现代方言中的一些舒声促化字,比如“只只管”和“指指头”是自古而来并非现代才发生的,而在一般字书韵书等文献中很难找到书证或找不到书证,也不知其形成的历史。对于这种现...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周易·井·九二》爻辞“井谷射鲋,竞敝漏”,其中“射”字。译注多望文生训;汉帛书本“唯敝句”的“句”,有译注以同音通假训释。其实,“射”通“厌”,“句”通“漏”。......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7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其中的“商旅”,语文教材大多没有注解,一些文选,如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版)、邓魁英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版)同样也没有注解。与教材配套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5
中学文言文教学,"文"与"言"的关系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作指导,将现代的义素分析法注入传统的训诂研究中,发现以"耆"作声符的字有"长"的词义特点,长-深引申是一种规律,因而得出结论:被权威辞书与权威教材...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入声的研究过去基本上着眼于音系内部以语音条件为转移去考察其消变的规律,文章着眼于入声的文白读和入转舒在老中青三代的演变过程,从六个方面论证邯郸方言的入转舒属于叠置...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份:2006
从“新课标”教师观视角,结合调查、访谈等探讨高师古汉语教学改革,认为:教学内容要融进人文性,教学方法要突出实践性。...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丽,,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整理分析了邯郸方言老派的舒入两读,概括介绍了其中的入声音在新派的演变,归纳出邯郸方言入声舒化的两种方式,指出最主要的一种是按外方言的调类和韵母舒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