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3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6,397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9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意译为:“我对待国家,可算是尽心尽意的了。”句中,文言虚词“之”介于主语“寡人”与状语“于国”间,用法比较特殊,...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师范教育 年份:1986
重视小组建设,发挥小组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调动、组织起班级内的所有成员的才干,使他们得到锻炼和提高;也是建设班集体的一个重要途经。去年开始,我通过各种小组,形成、...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逻辑与语言学习 年份:1992
月亮,在正名之外还有众多的异名别称,这似乎是并不新鲜的话题。然而我们觉得这个话题还没谈够,还有再谈谈的必要。月亮的异名别称,可说是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仅就笔者...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0
【正】 文言表示抉择、比较的问句常用“孰与”来表示。例如:“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孰与君少长?”(《鸿门宴》)这种句子的结构该如何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教师之友 年份:2004
小语记叙文中,有许多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作者把"我"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及所感所思娓娓道来,叙事则显得真切、自然,抒情便觉得深切、感人。然而,...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4
古代究竟是尊左还是尚右,这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近几年来,报刊上不断有这方面的文章发表,惜乎大多是列举一些现象罢了,说得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学语文》2002年第2期上曾刊发过......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9
数有吉凶之分,这是由于数字能引起人们吉与凶的联想。数字的吉凶联想,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由于文化观念的不同,汉语中,对有些数字的吉凶联想,存在着明显的古今差异。有些数字......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85
小学各册语文课本中,各种形式的叠词大量出现,让小学生认识和学会使用叠词,对提高读写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在教学和讨论叠词时,必须把叠词和叠字区分开来。先比较下面各...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1
胡适先生在《自传·文学革命的结胎埋藏》中说:“自中古到近代,中国诗文简直是典故的天下。”此话不假。阅读中国古典诗文,尤其是古诗词,不能不熟悉典故,不解典故,...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5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毋吾以也”,课本注为:“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以,认为,动词。”这样解释,意思上能说得通,但释“以”为动词“认为”,似欠妥当,而“毋吾以”的语法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陈承泽《国文法草...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1998
高三册“单元知识·常见文言句式”中,介绍了文言被动句的常见形式有四种:①用“于”表示被动;②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③用“为”、“为…......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5
文章以《两小儿辩日》的两种不同解读为例,分析了教材文本解读与文学文本解读的不同并得出结论:教材文本解读不仅要实现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的融合,还必须顾及学生视野能否与...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文言文中常见“此其”连用的现象。例如:①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战国策·楚策》) 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7
汉语有十分丰富的亲属称谓词。这些亲属称谓,有着十分广阔、深远的文化背景,因此,其纷繁复杂是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亲属称谓的,本文拟就其中的夫妻称谓略作阐述。汉语夫...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教师之友 年份:1998
记叙文中,写入、述事、绘景、状物常常需要绘色敷彩,这就离不开色彩词。作为视觉表象的信号,色彩词很广泛地使用着,人们把它称作语言的调色板。小语课本中,色彩词也大量...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6
早在二十多年以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敏锐的感觉。”①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聚元,,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5
自古到今,“死”在人们心目中总是一个恐怖的或不祥的字眼,说到死,往往要用委婉的表达方式来代替。这就形成众多的婉称词,即用一个委婉性的词语替代“死”这个词。在各民族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