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6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阮怀宁,王维襄, 来源: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年份:1994
SLIP-LINEFIELDTHEORYOFTRANSVERSELYISOTROPICBODYRuanHuai-ning(阮怀宁)(HehaiUniversity)NanjingWangWei-xiang(王维襄...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维襄,, 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年份:1988
地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我国从1971年起,在高等院校设立专业,培养本科生;从1978年起,培养硕士研究生。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地质力学专业人才,时间还不长,目...
[期刊论文] 作者:余祖成, 来源: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82
黄庆华同志用薄板失稳理论分析了变形规律;王维襄同志用摩尔国理论推导了应力分布;王...
[期刊论文] 作者:谢新生,王维襄,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2002
许多震例表明,地震可以形成共轭破裂.地震震源处,其温度和压力与地壳浅处及地表不同,温、压越高,共轭破裂角越大.随着深度的变浅(温、压减小),地震共轭破裂角减小,地震烈度共...
[期刊论文] 作者:阮怀宁,王维襄, 来源:应用数学和力学 年份:1994
本文系统推演了横观各向同性体滑移线场理论。为解决地球动力学与岩土力学问题,考虑到成层地质体横观各向同性与非均匀温度场作用,本文选择了Gol'denblat-Kopnov破坏准则,并使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建......
[会议论文] 作者:谢新生, 王维襄,, 来源: 年份:2004
地震共轭破裂及其极限应力研究,国内外一般是在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中进行的。一些实验结果认为:在震源处的脆延性转换深度上的共轭角80°左右。1975年海城7.3级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於晓晋,王维襄,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
阶状构造是地壳岩石断裂面上的一种小型构造,它反映地壳岩石在断裂形成时期的应力状态和两盘运动趋势.提出了一类阶状构造的力学解析方法,表明阶状构造形成条件,主断面与阶面形成的应力状态,结构面力学性质鉴定和断面相互错动趋势判别等等,由计算自动得出.......
[会议论文] 作者:王维襄,於晓晋, 来源:中国力学学会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学术大会 年份:1997
该文扼要介绍地质力学在中国的创建和发展过程;综述地质力学中力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和进展,地质力学在认识自然、开发矿产资源、防治地质灾害等方面所起的独有作用,以及对......
[期刊论文] 作者:韩玉英,王维襄, 来源: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年份:1997
Along the continental margin, the tectonic system consisting of trench, island arc, back arc basin and outer rise is often known as a convergent transitional be...
[期刊论文] 作者:韩玉英,王维襄, 来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年份:1997
大陆边缘海沟、岛弧、弧后盆地和外隆等构造,是海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聚敛过渡带内相伴发育的构造体系.海沟和外隆的发生、发展和活动,与海洋岩石圈的俯冲过程密切相关.建立...
[期刊论文] 作者:马杏垣,王维襄,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1975
一、引言前人对本区震旦系的研究多侧重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而对其构造则重视不够。作者等虽多年来着重研究本区的构造形变史,但对震旦系构造特征的认识,长期以来只看到一些表...
[期刊论文] 作者:谢新生,肖振敏,王维襄,, 来源: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年份:1996
晋中南断陷盆地区包括晋中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尤其是临汾盆地强震频繁,引起许多学者关注,且获得大量研究成果。对该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一般认为,控制盆地边界...
[期刊论文] 作者:谢新生,肖振敏,王维襄,, 来源: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年份:1997
一、前言山西断块指秦岭以北、燕山以南,东西两侧分别被北北东向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离石构造带所围限的区域。其构造型式特殊、强震活动频繁、受到中外地震地质学者关注。前...
[期刊论文] 作者:马杏垣,刘和甫,王维襄,汪一鹏,,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1983
本文主要是讨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内裂陷作用及其伸展构造。前者指既裂又陷造成沟、槽的构造作用,是与造山作用相对应的。它所造成的伸展构造也是最长见的构造类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