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丛鑫,,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王桂妹的新著《文学与启蒙》以卓异的问题意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就文学和启蒙的关系走进"五四"文学和文化这一丰富的历史存在,其坚实的理论素养保证了对繁复的历史事件做出有...
[期刊论文] 作者:丛鑫,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王桂妹的新著《文学与启蒙》以卓异的问题意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就文学和启蒙的关系走进"五四"文学和文化这一丰富的历史存在,其坚实的理论素养保证了对繁复的历史事件做出有效...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家庭医生 年份:2021
@王桂妹:柯大夫,前段时间我急性尿路感染发作,老感觉尿急想上厕所,但又尿少或者尿不出来,去诊所开了药吃了两天,且有大量喝水。之后,症状就消失了,说明病好了吗?可以停药吗?...
[期刊论文] 作者:丛鑫,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对于自由爱情的大胆书写构成了《聊斋志异》的经典价值,但正是在这些已经获得公认的叛逆性情爱叙事之中,蒲松龄又不自觉地把对于礼教道德的顾忌和情感紧张播撒在这些抵抗性文本......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 年份:2001
轰轰烈烈的“五四”白话文运动是在“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强力推拥下发生的一种话语系统的历史性转换 ,这种转换已经触及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层价值系统 ,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5
在中国新诗以“欧化”为“现代化”的转型期,闻一多因追求“东方色彩”而与时代主潮产生疏离。美国的新诗运动是促使闻一多审美潜意识中的“东方色彩”得以彰显的契机,但二者...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殉难之后的闻一多在"民主斗士"的光辉形象上定格,但是在这个统一的徽号下,纪念死难、言说逝者的意义并不相同。20世纪40年代,由"李公朴、闻一多"构成的伤逝链条首先成为广大...
[学位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华夏文化论坛 年份:2004
《辜鸿铭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是刘中树先生以守正纳新的治学理念和知人论世的朴素方法做出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在辜鸿铭研究领域,"怪"是时人识别辜鸿铭的最初方式,也是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老舍和闻一多在青年时代都生活于北京并适逢“五四”,但“五四”留给二人的感受和身心印痕却并不相同。二人都是在五四新文化的潮流中从旧学走向新知,但是在五四学生运动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0
当中国新文学家肩负启蒙的时代重任进入文学创作的时候,节日习俗便成为其透视国民性的重要场景。以鲁迅、沈从文、老舍为新文学中"习俗/国民性"的典型表现者,他们以丰富的节俗......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4
林纾的声誉来自“林译小说”,五四以来的毁誉也源于此。对于林纾,后来研究者需要摆脱五四遗留下来的道德义愤,以对传统的无差别心乃至敬畏心给予一种了解之同情。在中国文学史上......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在"五四"新青年与林纾展开的新旧论争中,与文字的"文白/死活"这一"显性"的论争焦点相比,"孝"则是双方论争的"隐性"焦点。在"五四"新青年对"非孝"的提倡和林纾对"孝"的捍卫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4
如果你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傅谨有关戏剧的论著和文字,诸如《戏曲美学》《草根的力量》《温岭戏班》《新中国戏剧史》《薪火相传》《老戏的前世今生》《二十世纪中...
[会议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 年份:2004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伦理的觉悟"成为思想革命的关键内容。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文学,正是以对传统宗法制统治下的乡间伦理道德的批判,与"启蒙伦理"达成了同构;而沈从文等作...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3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进程并不仅仅是一个“获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丢弃”和“失落”的过程。中国文学“新质”或者“现代性”的获得显然得到了持久而全方位的关注,而对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4
五四文化激进主义,作为中国历史现代转型期的主导价值倾向,也对20世纪文学现代性的实现构成深远影响.革命,作为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话语表征,为文学现代性生长提供了动力的同...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0
五四时期的“新诗”与“旧诗”不是一个纯文学的分界,而是一个道德性的判别。在“文/白”、“死/活”、“善/恶”的五四式的论辩框架中,新诗与旧诗发生了功能性分离:新诗被抬...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妹,,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0
五四女作家群是一个被历史建构出的概念。从直观形态的数目曲线上看,20世纪30年代到50—70年代再到新时期以来,五四女作家群在文学史中经历了从多到少、从有到无的多次加减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