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梁文斌,, 来源:书法 年份:2012
楷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条幅王昭武(浙江):作者取法颜体楷书,又没有一般习颜书者臃肿的习气,二百多字信手写来,一丝不苟,一气呵成,甚为难得。楷书之难一是笔画,二是结体。...
[期刊论文] 作者:陈洪兵,,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限制从属性说是德国、日本的通说。我国通说主张极端从属性说,但极端从属说会带来适用上的诸多不合理。有学者倡导最小从属性说,但最小从属性说根本不能明确共犯的处罚范围,...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年份:1986
一九八四年春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了《赫哲族的渔猎生活》展览。这是沉寂多年的第一次民族学展览,它以民族学...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刑法论丛 年份:2008
缘于对《刑法》第29条第2款的立法属性的不同理解,我国学界对教唆犯的性质认识不一,并由此引发对从属性内涵、教唆的未遂与未遂的教唆的可罚性、正犯与共犯的区别标准等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16
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部分共犯在犯罪完成之前退出共犯关系,但剩余共犯继续完成了原定犯罪的情形。若成立共犯脱离,退出者则不对退出之后由其他共犯所实现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年份:2005
行为人受盗窃犯人之托保管或牙保赃物,而行为人却侵占该赃物或销赃获取价款,对此,一般认为属于刑法中的不法原因给付物、委托保管物的情况,但判例与学说对此的评价并不一致,...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中外法学 年份:2013
共犯论的核心是归责问题,采用因果共犯论虽可回答归责根据,但无法确定归责范围,共谋射程理论正是基于此问题意识而提出的。该理论以行为共同说为基础,主张只要引起结果的实行...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法学 年份:2007
我国刑法学通说认为,共同犯罪必须是所有共犯均构成犯罪,且教唆的对象限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因而我们采取的是极端从属性说。事实上,与我国一样采取二元论共犯体系的日本...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中国民族 年份:2004
毛难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二万四千多人(一九五八年统计),主要分布在广西僮族自治区北部环江县境内下南、中南、三美、大干等公社相连的、史称"三南"的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法学家 年份:2014
一般违法行为之所以虽具有社会危害性却不构成犯罪,在于其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因而犯罪的本质特征不是社会危害性而是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分别体现刑事违法...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92
【正】 清将吴三桂驱兵入滇,对各族人民推行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加剧了民族矛盾。终于康熙四年(1665年)初,在广阔的滇南山野,到处爆发激烈的反抗,汇入汹涌的民族起义洪流,沉...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扒窃入罪,不受数额与次数的限制,会模糊行政罚与刑事罚的界限,导致选择性执法,有损司法的公正与权威,因而有必要予以限制。但书规定是限制扒窃入罪的法律根据,可罚的违法性理...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刑法论丛 年份:2007
所谓共犯关系的脱离,又简称为共犯脱离,是指自共犯关系成立直至犯罪最终完成,尽管部分共犯已退出该共犯关系,但其他共犯仍继续实施犯罪,并达到既遂(在着手实行前退出时,也可...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8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搞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是巩固祖国统一的根本保证。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末南粤赵陀政权在岭南地区推行的“和...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中止犯的减免处罚根据是中止犯研究的首要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必然会影响到对中止犯的成立要件、适用范围,甚至减免标准的看法。之所以出现理论上的分歧,主要源于对违法...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山西电力 年份:2012
指出氢气的导热系数最大,为空气的7倍,在同一温度和流速下,放热系数为空气的1.4~1.5倍,作为冷却介质,能有效地将发电机产生的热量传导给冷却器,散发到发电机外,起到冷却发电机...
[报纸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 年份:2004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刑事违法性,行为之所以能被司法者认定为犯罪具有刑事可罚性,不是因为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而是因为该行为被立法者作为犯罪规定在刑法分则中具有刑事违法性,社......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法商研究 年份:2013
对于实行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实行过限,我国刑法学界多以实行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超出共同故意的范围作为判断标准。但是,这一判断标准存在"结论先行"之嫌,且未回答未实行过限行为...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中外法学 年份:2015
不同法域之间的违法判断究竟是必须保持统一,还是应当具有相对性,甚至彼此独立,一直以来都是极具争议的理论问题。对该问题的回答将直接决定对涉及"民刑"交错以及"行刑"衔接...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昭武,, 来源: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2019
问题的提出司法实务中,尤其是在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中,很多时候,一个案件会同时触犯刑法与民法的相关规定,进而形成民刑交错的现象。民刑交错问题既涉及刑法与民法这两个不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