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58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 年份:2002
从事仲裁工作多年,似乎极少有人去仔细琢磨仲裁的概念,王斐弘的《仲裁概念考》弥补了此空缺,极具意义。虽然王斐弘的仲裁概念,就编者看来,亦未穷尽或恰如其分,因为这是极难定...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人大研究 年份:2016
王斐弘教授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西哲思之源文丛”,由独立而有内在关联的六卷本著作组成,已出版前四卷,分别是《文明的源起——以“双宇宙”为主线》《儒宗正源》《治法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01
仲裁裁决只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后,才能体现仲裁的终极价值。我国仲裁法在执行仲裁裁决方面存在严重的瑕疵,留下了若干法律障碍,是导致仲裁制度在我国难以健康发展的根由之一。对此......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兰州商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在刑事诉讼中,起诉书与辩护词是控辩双方主要的法律文书。对非对应的两者作比较研究,这种反差能使我们从独特的视角反观我国刑事诉讼程序设计的不足。而个案的引证与解析,不...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河北法学 年份:2000
中国仲裁财产保全制度,立法太模糊、不配套、相矛盾,导致难操作、高成本、无独 立性,与国际仲裁脱轨,严重阻滞了中国仲裁的发展。本文以国际仲裁立法为坐 标作参照,以仲裁实践为印......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02
敦煌写本,使我们在解构作为裁判载体的唐代法律文书本身的结构格式、辞章、共同特点时,为我们以史为经对法律文书的递变做纵向研究支撑起无法替代的历史平台....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中西法律传统 年份:2009
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情、理、法内涵极其丰富,是一座尚未系统开掘的文化富矿。它不但占据了中国传统法律中法理与实证的"要津",而且是理性之刃和实证之维的最佳平衡点,还...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兰州商学院学报 年份:2003
立法只是法的内潜运行阶段,它并不是法的目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的初步形成,大规模的立法应告一段落;而执法的不到位,不仅使所立之法不能行之有效,且直接...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北方法学 年份:2012
对弥足珍贵的敦煌析产遗嘱文献超越浮泛的研究,以专题探微的方式代之以文化的释解,并从民族的视角进行深层追问,不但能使我们鉴别析产遗嘱与分家的不同,而且通过其中富含的文化因......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中国刑事法杂志 年份:2002
排除合理怀疑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证明中的最高标准。我国现行的客观真实模式下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建构上不但落后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而且也没能建立完备的、具有可...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年份:2017
敦煌所出31件雇工契,介于卖身契与典身契之间,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身份、贫穷与劳力之间的关系。从契约主体看,雇工契是没有人身附属关系的平等主体。从雇佣原因看,雇工契大多...
[会议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民间法 年份:2015
敦煌民间借贷契约种类繁富,包罗甚广,它不仅记录了我国中古时代的物质生活,而且以其独特的内在结构、习惯用语和约定俗成的民间规则,确立了一套被乡民熟悉、信赖和遵从的地方...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人大研究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人大研究 年份:2002
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这一罪名的设立,对于法律尊严的维...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9
中国古代司法实践追求情理法三者的和谐无碍,具有幽微精妙的文化底蕴。对情、理、法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以弥足珍贵的敦煌法律文献进行辨析,不但可以见证古代司法的方略,印证...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人大研究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发展 年份:2000
努力解决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程.这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本文就涉及国企改革的再就业工程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03
敦煌文献精深宏富,弥足珍贵.它以洞烛幽微的方式,使我们在解构作为裁判载体的唐代法律文书本身的结构格式、辞章、共同特点的同时,还为我们以史为经对法律文书...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05
唐格的散佚,使上世纪初在敦煌发现的五件唐格显得弥足珍贵,其中惟一的刑事法律文献《神龙散颁刑部格残卷》尤其值得关注。该文献不仅使我们得窥唐格之原貌,而且佐证了“格”在唐律中的位阶、性质和效力。通过对她的研究,既可明了中国古代法律形式之变异,开掘法......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斐弘,, 来源:法学评论 年份:2006
对《开元户部格残卷》探幽析微,不仅能使我们对唐代户部格本身探骊得珠,而且在对其进行功能价值评说的基础上,一窥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为多视角的文化分析提供穿越时空的通道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