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3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卫民,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18
王建朗研究员的民国外交史研究,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他的论著首先是规范的历史学研究成果,以叙事为主,力求全面、准确,但他在叙事的同时,也在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王建朗先生对...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1996
——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一王建朗“远东慕尼黑”是国内史学界长期沿用的指责英美等国为绥靖日本而不惜出卖中国的一个说法。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1998
试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英美对日妥协倾向——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二王建朗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英美的远东政策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对日妥协的倾向,1939年有田—克莱琪...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7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王建朗鸦片战争以来,东西方列强曾把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不平等条约的形成过程研究得比较充分,而对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21世纪 年份:1995
二战胜利50周年随想王建朗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无数生灵涂炭,巨额财产被毁。据统计全世界有17亿人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这场战争,占世界总人。80%以上;死亡人数达50006N,直...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7
1941年美日谈判美国草案中有无停止援华条款——兼述美方两个提案的演变王建朗有关1941年的美日谈判,学术界已经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对事件过程的了解上,还是在对它的总体评价上,应该说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美国研究 年份:1996
破灭的改革之梦:司徒雷登与危机中的国民政府王建朗在极大地影响世界命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与美国开始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中国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占有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民间传奇故事(A卷) 年份:2011
王建朗、曾景忠著《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年)》对江南抗日游击武装的叙述中,有一个在样板戏《沙家浜》中听过的部队名称:“忠义救国军”。在那出戏里,“...
[期刊论文] 作者:侯中军,李莉娜,,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2011
2010年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建朗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后文简称《政策》)一书,该书是胡德坤教授主编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期刊论文] 作者:周溯源,, 来源:台湾历史研究 年份:2014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王建朗所长、代表近代史研究所领导班子祝贺《台湾历史研究》创刊一周年暨台湾...
[期刊论文] 作者:刘杨, 来源:学术动态(北京) 年份:2009
2009年10月9日,“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近代史所报告厅召开,近代史所副所长王建朗研究员主持会议。此次座谈会主题为“陈独秀与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及马克思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王建朗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2万字,19元。相对于对不平等条约的起源和发展的丰富研究而言,有关不平等条约修废过程的研究则比较薄弱,此前尚无专著面世。作者以修废不...
[期刊论文] 作者:章百家,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1996
由陶文钊、杨奎松和王建朗三位学者撰写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铁军 年份:20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说,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中国和美国、英国、苏联一起,成为最终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的四强国家。中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13
关于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不能说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但可以说是一个以往重视不够研究不深的问题。由于战后世界格局很快向两大阵营对立的方向发展,人们的注意力较多集中于...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2016
抗日战争是一场扭转近代以来中国命运的战争,也是一场改变中国社会走向的战争。经此一战,中国渡过了近代以来最严重的民族危机,并从危机中浴火重生,获得了蓬勃发展的生机。对...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年份:1986
抗战八年,中国军民不仅在本土与日军作生死搏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不可磨灭之贡献,且曾数度遴选精兵,跨越关山,远征于异国它邦,并取得辉煌战馈。在中国人民的抗日...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8
目前,人们对于卢沟桥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应变的剖析还不够深入,在论述国民政府的抵抗决心时忽视了对其避战愿望的分析。本文将着重探讨这样两个问题:南京政府是基于什么样的判断......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17
中国是在列强坚船利炮下打开国门的。此后百年间,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丧权失土到恢复国权的过程,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巨大的沦落与上升过程。与此同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朗,,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2002
在国民政府发起的“革命外交”中 ,日本政府不肯顺应中国形势的变化 ,而依然以旧思维和旧方式来对待中国。日本从一开始便拒绝承认中国有宣布旧约终止的权利 ,并曾想抵制中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