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8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邬红旗;王启庭,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1996
支票法律特征探析邬红旗,王启庭《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我国《票据法》”)对支票进行了法律规定,但我国《银行结算办法》中的普通支票及国际上的支票与我国《票据法》中规定的支票有一定差异。...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启庭,,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
法律运行的不确定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法官个人因素从法律角度、法官自身角度、生活角度广泛并深刻影响着法官的心理过程、实践过程,这种影响对法律运行有其积极贡献,但其...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启庭,,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06
判决书中公开写明少数法官所持见解的结果与理由,符合民主的要求,让公众追踪法院评议过程并参与事后讨论,使“司法参与”成为可能,从而控制未来的司法活动,避免法院不当判决...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启庭,,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1990
间接损失,又称“消极的损害”,是指应当取得且可以取得而由于违约事实的发生没有取得的利益。违约的间接损失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它是一种未来的并非现实的财产利益;这种...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启庭,, 来源:比较法研究 年份:1989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法学界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与含义、条件与标准、范围与大小、特征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国外有关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启庭,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1990
对于财产损害给予物质赔偿,人们是能够理解并能接受的,但对于精神损害给予物质赔偿,人们常常感到费解。这里就涉及到精神损害物质赔偿的立法依据问题。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联系性精神利益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形式的需要和利益,......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启庭,,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1990
【正】 (一)由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属于侵权的民事责任范畴,这样就使得因违约而给对方造成的精神损失常常得不到补偿。如某家影剧院与某家歌舞团签订合同,双方约定由该团在该...
[会议论文] 作者:王启庭;, 来源:全国法院第十八届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6
司法公信力危机并不仅仅存在于某一地域或期间,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均不同程度存在。其基本规律是社会发展、变革与具有相对稳定的法律及司法模式不相适应......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启庭,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06
[摘要] 判决书中公开写明少数法官所持见解的结果与理由,符合民主的要求,让公众追踪法院评议过程并参与事后讨论,使“司法参与”成为可能,从而控制未来的司法活动,避免法院不当判决。判决不同意见书的制度规则应确立不同意见书的提出是法官的权利而非义务,并控制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启庭;王凤红, 来源:中国法学 年份:1990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我国法学界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理论依据、适用范围、认定标准、数额确定等问题作一探讨。一、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依据对于财产损害给予物质赔偿,人们是能够理解的,但对于精神损害给予物质赔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