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吉云(摘译),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06
一项涉及44项临床试验的荟萃研究提示,尽管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房颤动(Af)转复后窦性心律的长期维持有一定疗效,但都有不良反应。...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吉云(摘译),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06
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示,身材高可能增加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危险。此研究结果可解释为什么房颤更多见于男性,而不是女性。既往研究发现,左心房大的患者更易发生房颤......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吉云(摘译),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06
一项大规模的欧洲研究显示,约1/4年龄在55岁的男性和女性将发生心房颤动(房颤)。Rotterdam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了荷兰城镇生活的55岁及以上的人。...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吉云(摘译),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06
美国研究者Mehra等发现,严重呼吸睡眠障碍(SDB)患者夜间发生复杂心律失常的危险可增加2-4倍。...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吉云(摘译),董建增(校), 来源: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年份:2006
美国学者Gimbe等就非起搏器依赖患者在接受MRI检查时,所采用的策略是否可安全用于起搏器依赖患者进行了观察。10例起搏器依赖患者共接受11次头颈部Mill检查。MRI检查期间将起...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吉云(摘译),董建增(校),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年份:2008
既往研究显示,房颤和房扑常常共存。荷兰学者Moreira等研究了阵发性房颤(PAF)和房扑(AFL)患者接受两种消融方法治疗的结果,发现无经典AFL的PAF患者,单纯采用PVI预防82%的AF发生,而伴有......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吉云(摘译),董建增(校),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年份:2008
房颤射频消融(RFA)后长期预后的评估较困难,奥地利学者Martinek等采用置入式装置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发现,置入式循环记录器连续记录较常规随访可发现更多的AF事件。长期随访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