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20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明华,, 来源:燕赵学术 年份:2014
近年来,文体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王京州的新著《魏晋南北朝论说文研究》(下文简称为王著)就是这方面的力作。笔者因先睹为快,故陈数条陋见于后。第一,多方面展现魏晋南...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6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是一篇描写山水胜景的美文,首尾不全,经考证可知谢中书是谢览,其中描写景物为永嘉山水,作品的创作年代应当系于公元510年至511年之间。...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作为魏晋人著论的新形式,"论难"与"问论"都是反复辩难的文本呈现,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引入的是现实中的论争,后者则通过虚拟的问答来展现,前者是清谈在著论领域的延伸,后者则更...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15
来到河北师范大学就职不久,我便知道中文系有两座令人仰止的高山,一座叫夏传才,一座叫王学奇。夏传才先生定居在石门,我曾多次睹其丰采,而王学奇先生未随河北师院南迁,一直留...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17
王重民(1903-1975),河北高阳人,著名目录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曾任北平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赴法、美搜集、研究流散海外的珍贵......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14
现存《支遁集》多系名家旧钞,也不乏精刻本。本文对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地收藏、以及见于旧籍著录而未见流传的支集版本加以叙录,描绘其版式,迻录其手...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帝王优劣论在汉魏之际的兴起与曹魏时期的君臣共论之风紧相联系:《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论》是钟会对高贵乡公与群臣论议内容和过程的生动记载,《周成汉昭论》则是曹丕、曹植、......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本文旨在探讨佛学经论对中古论说文的辐射与影响,以支遁、僧肇、刘勰的作品为分析对象,揭示了佛教影响论说文体的途径与方法,三人作品代表了中古论说文的最高成就,分别以“支...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09
魏晋论说文句法修辞主要表现为因果连词、鼎足对、顶针。因果连词的大量使用,展现了论说文内部的逻辑联系和推理层次;鼎足对在对偶之外,兼有排比之用,因而能增强论说文气势;顶针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17
虽无法与地位无出其右的《左传》相比,自柳宗元《非国语》始,《国语》在后世褒贬不一,看来判若云泥的评价集于一身,但《国语》仍称得上显学,在汉魏、宋、清、民国等时期都是学界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19
《中华大典》实质是一部超级类书,采用的是分门别类、“述而不作”的编纂方式。类书可分为官修和私撰两种,官修类书大多卷帙浩繁,取材宏富。唐修《艺文类聚》100卷,宋修《太...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文献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15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征采了十位作家的本集,共涉及三百多篇作品,其中仅见于本集的篇目占了一半以上。其本集有足资为严可均征采者,多为唐宋以来旧本,而明人辑...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6
以赋为诗指文学家的才思从内在的主观情感转移到外部的客观世界,用写赋的方法作诗,使诗歌充溢着诗体本不常有的赋体特征,从而给读者带来深闺巨丽的赋美享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魏晋论说文常用喻词有譬、譬如、譬犹、何异等,不同喻词蕴含不同的语气和色彩,更多譬喻则无需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仅靠句式的巧妙衔接。魏晋论说文中大量使用金、木、水、火、土......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2013
现存魏晋论说丈共引《诗经》23次,其中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异文。曹植的引诗特点,可与《诗品》“其源出于《国风》”之说相互参证。曹植《辨道论》对桓谭《新论》先征引后批驳,摆......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以陶证陶的方法在陶渊明诗文注释和研究中多有运用,然而尚未见有人予以揭示。本文首次提出以陶证陶的概念和方法,并以《形影神》为例分析了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对此方法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18
阮籍在青年时代笃好游历,拥有"游行丘林,经日不返"的漫游经历,这对他创作《咏怀》诗具有潜在影响。《咏怀》诗包含多种行吟关键词,如"徘徊""出门""驱车""登高""驱马""步游"等...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章太炎推许魏晋论体文为"论式",通过追溯晚周诸子之源,将其地位置于魏晋其他文章之上;又从文章风格和体气等多方位分析,将其置于汉唐论体文之上。刘师培比观汉魏六朝作家的论...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京州,,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6
宋本《陶弘景集》为辑佚本,它刊刻于南宋绍兴年间,参加编集和刊刻的人有王钦臣、曾恂、傅霄及陈桷。文嘉抄本、史臣纪抄本等较好地保存了宋本原貌。道藏本与黄注序刻本均源于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