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书灿,,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0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在充分肯定罗、王之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亦科学指摘了其若干局限与不足。郭氏对罗、王之学的臧否,促进了中国古史研究在批判继承中向前...
[期刊论文] 作者:邹远志, 来源:古代文明 年份:2018
研究者或以西晋所撰新礼为据,或以郑王之学在两晋官学中的处境为据,去评估郑王之学对于两晋礼制礼学的影响。然而检视相关史料,西晋新礼并未有效实施,两晋官学也难有作为。两...
[会议论文] 作者:李会富;, 来源: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先秦儒家的外王之学,存在两个传统。一个重视内在道德修养,强调通过内在道德的提升,由内圣开出外王;另一个重视外在的礼仪规范,强调直接从外王入手,通过外在的礼仪教化和制度约...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会富,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年份:2009
先秦儒家外王之学存在两条不同的理路:一条重视内在道德修养,强调由内圣开出外王;另一条重视外在礼仪规范,强调直接从外王入手,实现王道政治。今天应对这两条外王理路给以新的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张杰,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余敦康,,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6
程颐关于外王的理想本于亲亲与尊贤之义,这和张载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他指出:“昔者圣人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孔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唯能亲亲,故...
[学位论文] 作者:王之学,, 来源:沈阳理工大学 年份:2015
随着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企业运用三维CAD技术进行设计正日趋广泛。机械产品研发趋向于更快、更好、更新的设计模式,利用三维参数...
[学位论文] 作者:王之学,, 来源:石河子大学 年份:2009
目的:研究未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大鼠在腹腔复苏(Intraperitoneal resuscitation, IR)过程中,心率(HR)、呼吸、平均动脉压(MAP)、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碱剩余(BE),血乳酸(LD)......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之学, 来源:科学咨询 年份:2014
“心动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大变革,注重教师角色转变、学法指导、模式建构建和多元化评价,由提升教师的教学力和学习力来促进减负提质。...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之学, 来源:重庆医学 年份:2017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作用。方法以该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慢性创面患者12例,均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于吸引前、吸引后l、3、5、7d...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之学,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 年份:20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之学, 来源:教育 年份:2015
以学活教,创设“心动课堂”  “心动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力、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以学活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步入社会后更有发展潜能。“心动课堂”的最高境界是“心随课动、课随心动”,即学生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之学,, 来源:中文信息 年份:2016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之学,, 来源: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年份:20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3年在全国启动试点,2005年全面推广实施.其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具有创造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人...
[会议论文] 作者:王之学,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暨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烧创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 年份:2016
本文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效果.将本院收治的3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后期的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浸浴和外用银锌霜治疗,负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应用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之学,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16
[期刊论文] 作者:陆宗达,王宁,,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83
清初发展起来的考据学,由于承袭汉代的经学研究,所以称作“汉学”;又因提倡朴实学风,而又称“朴学”。这门学问到乾隆(清高宗弘历年号)、嘉庆(清仁宗颙琰年号)年间大为兴盛,...
[期刊论文] 作者:颜冲,郑信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8
宋明时期,儒释道都在以自身为本位的基础上极力吸取其他二学的思想来发展自己的理论。作为传统儒家心性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的陆王心性之学,更是吸取了其他学派(尤其是佛教禅宗洪......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静,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其目的是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内圣”与“外王”作为两种不同的治理天下的手段,本来以“仁”和“礼”的思想形式统一在孔子思想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永灿,,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朱子学与王阳明学发展到明清之际,一方面表现为朱王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另一方面则表现出流弊丛生的局面。生活在明清之际的孙夏峰,试图通过对尊德性与道问学、性论、格物穷理...
相关搜索: